1.分裂肇始
《列王纪》把大卫王国分裂的原因归结为“耶和华向所罗门发怒”(列王纪上11:9)。示罗人先知亚希雅在田野里会见耶罗波安,“将自己穿的那件新衣撕成十二片”(30),分十片给他,表示耶和华“必将国从所罗门手里夺回,将十个支派赐给你”(11:31)的旨意。撕新衣的典故是雅各的10个儿子谋害约瑟,把雅各为约瑟做的彩衣染了山羊血,诓哄雅各说约瑟被恶兽“撕碎了”(创世记37:33)。雅各临终前首先为约瑟的长子玛拿西和次子以法莲祝福,但把右手放在以法莲头上,赋予以法莲为大的地位(48:19—20);又祝福犹大说:“圭必不离犹大”(49:10)。雅各的祝福决定以色列各支派的地位,以色列史上以法莲多次与犹大争夺领导地位。大卫王国中始终存在犹大与其他支派之间的矛盾。先知亚希雅用撕新衣的象征行为把十支派的领导权交给以法莲人耶罗波安。
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继位后,耶罗波安代表十支派与罗波安谈判,要求减轻所罗门时代的劳役和赋税负担。罗波安慎重考虑了三天,最后拒绝老臣建议的怀柔政策,决定采用年轻气盛的新贵的高压恫吓政策。他蛮横地对十支派代表说:“我父亲使你们负重轭,我必使你们负更重的轭;我父亲用鞭子责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12:14)。“鞭子”是税务官的工具,而“蝎子鞭”((aqarabbîm)是军法官的工具,这意味着罗波安不但要继续征劳役和赋税,还要征兵役。不堪重负的十支派代表说:“我们与大卫有什么份儿呢?与耶西的儿子并没有关涉。以色列人哪,各回各家去吧!”(12:16)便雅悯人示巴当年用同样的话煽动十支派从大卫王国中分裂出去(撒母耳记下20:1)。但是,历史不会重演,第一次只是人为的叛乱,而这一次是上帝的惩罚,通过罗波安的错误,耶罗波安成功地把十个支派分裂出去。
《历代志》没有记录所罗门的罪恶,但收录了《列王纪》的判断:罗波安之所以犯错误,“这事乃出于神,为要应验耶和华藉示罗人亚希雅对尼八儿子耶罗波安所说的话”(列王纪上12:15,历代志下10:15)。祭司作者说“罗波安办事精明”(历代志下11:23),但他对以色列民众合理要求的答复如此粗鲁,似乎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偶然失误,实际上背后有上帝安排的计划。
分裂出去的十个支派主要是住在北方的居民,统称“以色列人”。先知作者一方面说“住犹大城邑的以色列人,罗波安仍作他们的王”(12:17);另一方面说耶罗波安在“会众面前”被立“作以色列众人的王。除了犹大支派以外,没有顺从大卫家的”(20)。前一个说法按照地域区别,住在南方的十支派成员仍受犹大国管辖;后一个说法指会众所代表十支派,这十个支派不包括便雅悯人和利未人(历代志下11:12—13),也许便雅悯人和利未人在以色列会众中没有代表。[5]
罗波安“招聚犹大全家和便雅悯支派的人共十八万”,准备发动内战,“好将国夺回”(列王纪上12:21)。先知示玛雅传达耶和华的话:“你们不可上去与你们的弟兄以色列人争战,各归各家去吧!因为这事出于我”(24)。内战遂被制止,分裂成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