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第二圣殿的拯救——《撒迦利亚书》第7—14章释义

6.围绕第二圣殿的拯救——《撒迦利亚书》第7—14章释义

如同所罗门圣殿一样,第二圣殿不是上帝的住所,《撒迦利亚书》给出的8个理由中甚至没有提到第二圣殿充满上帝荣耀,事实上,第二圣殿于公元70年被毁,耶路撒冷再无耶和华的圣殿。第二圣殿不是拯救史的目标,只是祭司时代和早期犹太教的中心,这一时期所有与拯救史相关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此,正如《撒迦利亚书》第5、6章中的3个异象显示的那样,咒诅、罪恶和拯救都从第二圣殿发出。“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初四日”(7:1),在圣殿完工前夕(15个月后完工),耶和华发话说明圣殿的功能,后来两次默示告诉今后2500年围绕圣殿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些话和默示再次显示,第二圣殿是上帝为耶稣救赎所作的准备。

(1)从禁食到欢乐的转变

被掳的犹大人为哀悼圣殿被毁,每年增加4次禁食日期,即,四月九日破城(耶利米书39:2),五月犹大王室首领被杀(52:10),七月基大利被杀(41:1)和十月十日尼布甲尼撒开始围城(52:4)。圣殿建成前夕,回归到伯特利的犹大人派代表询问先知撒迦利亚:是否应当继续遵守这些禁食的规定呢?耶和华给予回复:“四月、五月禁食的日子,七月、十月禁食的日子,必变为犹大家欢喜快乐的日子和欢乐的节期”(8:19)。这是结论,转变的理由有如下三条:

第一,以色列人禁食只是外表仪式,缺乏诚心。耶和华质问,他们哀悼圣殿被毁而举行的禁食仪式,“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7:5)第二,比禁食更重要的是悔改之心。耶和华要他们列祖遵行四条准则:“按至理判断,各人以慈爱怜悯弟兄。不可欺压寡妇、孤儿、寄居的和贫穷人,谁都不可心里谋害弟兄”(9—10)。他们不能遵行,拒不悔改,“心硬如金刚石”(12),因此遭受灭顶之灾。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耶和华说:“我为锡安心里极其火热”(8:2)。耶和华回到耶路撒冷(3),祝福剩余之民(6),使他们能够遵行列祖不能行的准则(16—17),“所以你们要喜爱诚实与和平”(19)。

由于上帝的恩典,耶路撒冷将充满祥和欢乐:“将来必有年老的男女坐在耶路撒冷街上”(4),“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女孩玩耍”(5)。外邦人和“强国的民”要“来到耶路撒冷寻求万军之耶和华,恳求耶和华的恩”(22),十个外族人“拉住一个犹大人”,“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了”(23)。

《撒迦利亚书》描述的耶路撒冷场景或许在2500年之后才变成现实,但所说的三条理由在500多年后成为现实中的福音。耶稣与法利赛人多次就禁食规矩发生冲突:耶稣说,禁食不可假冒为善(马太福音6:16),这出自《撒迦利亚书》中不主张禁食的第一条理由;耶稣说:“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12:12),这出自第二条理由;耶稣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9:15)这出自第三条理由。

(2)从新约时代到当代

耶和华应许“我现在回到锡安,要住在耶路撒冷中”(8:3)。上帝如何回到耶路撒冷和圣殿?结果如何?第9—14章的两个“默示”回答了这一问题。这6章经文如同《但以理书》第7—12章是默示之大全。所不同的是,《撒迦利亚书》预言与第二圣殿相关的拯救史,时间跨度从新约时代到当代。这些预言多用战争和灾难语言,使人误认为是启示文学。比如,《国际标准版圣经百科全书》说,《撒迦利亚书》是“《旧约》中最具有弥赛亚、启示文学和末世意义的作品”[38]。此评价虽然很高,但回避了《撒迦利亚书》的历史真实性,而这恰恰是先知预言的关键所在。

从圣经历史的观点看,书中“弥赛亚”或“末世”预言在新约时代和以后的历史中被实现,“末世”不过是从70年第二圣殿被毁到当代耶路撒冷已经经历过的世代,而不是未来的时代;“启示文学”是描述基督与敌基督之间冲突的真实写照,而不是幻觉或想象。第9—14章中的预言与历史事实的对照可用下图表示。

②吕大、沙仑和约帕是非利士人的故城。

续 表

①“这几个字恐怕是全旧约最大的谜题。牧人的身份有四十种以上的解释”,参见H.G.Mitchell,A Critical and Exegetical Commentary on Haggai,Zechariah,Malachi and Jonah,Edinburgh:T & T.Clark,1919,p.306。
②犹太战争史实参见《约瑟夫著作精选》,王志勇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5—296,303—304页。

续 表

①“哈达临门”至少有三种不同解释,有人认为那只是米吉多平原上的一个地名,此句用南朝哀悼约西亚(历代志下36:20—27)来比喻耶路撒冷再次被毁的悲哀。L.L.Walker,Zephaniah,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7,p.684.

续 表

上表中的对照不能穷尽第9—14章的启示意义,有的对照有争议。但是,只要我们列举的这些对照中有一部分是无可怀疑的正确,那么就可证明《撒迦利亚书》中的预言和其他先知书一样,来自圣灵默示,而非人的生活经验,因而可以接受千百年后事实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