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卫王室复新

4.大卫王室复新

如果把第88首读作前几首诗的继续,不难看出这首通常被归于“个人哀歌”中的作者是代表犹大民族的大卫子孙,他对死亡的恐惧的泣诉与第22首中的大卫同出一辙。在不同的历史境遇中,两诗有不同的启示意义。如果说大卫面临的死亡威胁只关乎个人生命,那么,被掳的大卫子孙经历的是大卫王国的灭亡:“我被丢在死人中,好像被杀的人躺在坟墓里”(88:5)。如同前面的哀歌一样,诗人的诉求是面对上帝提出问题:“岂能在坟墓里述说你的慈爱吗?岂能在灭亡中述说你的信实吗?”(11)“慈爱(chesedh)”和“信实(ěmûnāh)”指大卫之约的恩典。诗人的疑问是:如果不复兴大卫王国,上帝在大卫之约的应许和祝福岂不落空?诗人于是祈求上帝把大卫王室从死亡、黑暗和恐惧、孤独中拯救出来,虽然以个人口气表达,但诗人祈求拯救的对象不是死者的“阴魂”(rěphāîm,10)[11],而是已逝的大卫王国。

第89首的主题是点明大卫王国的希望。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18)关于上帝耶和华慈爱和信实的颂歌是对大卫之约的重申:“我与我所拣选的人立了约,向我的仆人大卫起了誓”(3)。上帝的信实以“打碎了拉哈伯”(10)的出埃及救赎为依据,以“他泊和黑门”(12)这两座以色列山为见证,以上帝统治世界的权能和应许为担保。

第二部分是上帝之言,如对88首诉求的回应。上帝重申与大卫的父子关系:“我要为他存留我的慈爱,直到永远”(28);又强化了对大卫后裔的祝福和应许:即使大卫的子孙们违背合约,“我必不将我的慈爱全然收回”(33),大卫王国如日月永存(29,36),大卫君王“为世上最高的君王”(27)。

上帝无与伦比的恩典,不是当时的犹大人能够理解的。第三部分表达了诗人的困惑:既然上帝起誓不改变约定,“决不向大卫说谎”(35),为什么继承大卫王位的君王的“冠冕践踏于地”,大卫王国的“宝座推倒于地”(39—44)?诗人最后祈求:“主啊,求你记念仆人们所受的羞辱”(50—51)。这段连续三次使用的“羞辱”(chārāph)和22:6的“我是虫,不是人,被众人羞辱”是同一词。加尔文说:“所有先知都清楚表明,大卫见证他的王国的一切都适用于基督”;又说,关于大卫君王和主受难、被羞辱的诗“因圣灵预言的感染而写”[12]。因此看来,第89首的最后不是抱怨大卫君王悲惨现状,而是对未来弥赛亚为人类赎罪而受难作出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