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平定叛乱
大卫出逃时作诗祈祷,感慨“我的敌人何其加增,有许多人起来攻击我”(诗篇3:1),他求告耶和华“拯救”(yāśa(,7),相信上帝“从他的圣山上应允我”(4)。耶和华信守“大卫之约”,建立他的家室,坚定他的王位。这是叛乱注定失败的原因所在。
(1)平定押沙龙叛乱
大卫在出逃时安排祭司撒督和亚比亚他留在耶路撒冷作内应,要朋友户筛到押沙龙身边当间谍。大卫一行心灰意冷,蒙头大哭(15:30),“在旷野中疲乏”(16:2)。押沙龙如果采用亚希多弗的建议,乘胜追击到约旦河渡口,“单杀王一人,使众民都归顺你”(17:2—3),悉可一举成功。不料,押沙龙采用户筛的缓兵之计,等待以色列全地人马到齐后再出击。押沙龙的一念之差,改变了以色列史的进程,否则,大卫王国将是圣经以外的模样。圣经历史中没有侥幸,押沙龙决策失误,“这是因耶和华定意破坏亚希多弗的良谋,为要降祸与押沙龙”(17:14)。战争的胜负往往在人的一念之差,比如,500年之后,波斯人10万大军入侵希腊,却只用少数步兵与雅典人在马拉松平原对阵[37];2450多年后,希特勒突然命令军队对敦克尔刻的囊中之物停止攻击。这两场扭转了世界史方向的战争,背后是否也有上帝的“定意”呢?
撒督的儿子约拿单和亚比亚他的儿子亚希玛斯为户筛递送情报,被押沙龙察觉,两人在巴户琳的妇人掩护下逃走(17:15—22)。这个记载与妓女喇合帮助以色列两间谍逃出耶利哥城的故事(约书亚记第2章)一样,都是耶和华护佑的胜利前兆。大卫得到情报后火速渡过约旦河东岸,“亚希多弗见不依从他的计谋”,绝望地自杀(17:23)。大卫得到喘息机会,召集犹大人和外族人,组织反击。大卫军队打败以色列其他支派军队。“押沙龙骑着骡子,从大橡树密枝底下经过,他的头发被树枝绕住”。圣经曾说押沙龙“头发甚重”(14:26),每年剪下的头发重达5斤(“二百舍客勒”)。缠在树上的长头发把他悬空挂起。大卫曾要求约押等人宽待押沙龙,约押为不留后患,“趁押沙龙在橡树上还活着,就刺透他的心”(18:14)。
大卫得知押沙龙死讯后伤恸哀哭,恨不得替他去死,如同曾经哀悼扫罗父子的表现。大卫准备用押沙龙的元帅亚玛撒替代约押“常作元帅”(19:13)。大卫又赦免谩骂他的便雅悯人示每,继续善待扫罗孙子米非波,感谢约旦河东基列人巴西莱对他的支持。大卫的这些举动重新赢得以色列其他支派的民心,“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为争相迎接大卫回京城而发生争吵:“以色列人”指责犹大人“藐视我们”,“但犹大人的话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19:43)。以色列十支派与犹大支派的分裂已见端倪。
(2)平定示巴叛变
便雅悯人“匪徒”示巴煽动说:“我们与大卫无份”(20:2),再次造成以色列其他支派与犹大支派的分裂。大卫把平定示巴叛乱的任务交与亚玛撒,但亚玛撒未能及时组织新军,大卫只能依靠旧部亚比筛和约押。约押在途中遇见前来迎接他们的亚玛撒,“对亚玛撒说:‘我兄弟,你好啊!’就用右手抓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左手“用刀刺入他的肚腹”(20:10),如同当年刺透押尼珥的肚腹(3:27)。约押笑中藏刀的“亲嘴”,被出卖耶稣的犹大模仿得惟妙惟肖:犹大说“‘请拉比安’,就与他亲嘴”(马太福音26:49)。
约押多次在违抗大卫命令的情况下,为大卫屡建功勋。约押这次“走遍以色列各支派”,民众纷纷跟随他(20:14);最后包围示巴藏身的亚比拉城。《撒母耳记》中第三位“聪明妇人”(20:16,另见14:2和撒母耳记上25:3),在城墙上作劝谏陈词,使亚比拉免遭刀兵之灾。她自称“婢女”,为亚比拉城的名誉和“和平忠厚”辩护,劝说对方不要“毁坏以色列中的大城,吞灭耶和华的产业”(20:18—19)。这妇人“凭她的智慧去劝众人”,割下示巴首级,“丢给约押”(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