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期盼弥赛亚
第89首是一首以弥赛亚为主题的先知诗,显示继承大卫宝座的未来弥赛亚既是上帝的长子,又是君王和祭司,却遭受现实的羞辱和苦难。关于弥赛亚的这些预言一直到几百年后的新约时代才一一实现。当时的先知受圣灵默示而写下的预言,自己未必能够理解,在以后的以色列史中也未实现,但对圣经历史的连续具有特别意义;即,关于弥赛亚的诗不只有预示《新约》的意义,对《旧约》记载的以色列史也有整合意义。
被掳时期,先知的预言、民众的选民信仰、祭司的圣殿崇拜和大卫后裔的复国追求,整合在对弥赛亚的希望之中。第132首的结尾处,耶和华有三段祝福,把以色列人的希望整合在一起。
首先,“耶和华拣选了锡安”(132:13),并祝福那里的民众:“我要使其中的粮食丰满,使其中的穷人饱足”(15)。正如第87首所示,“锡安”象征万民出生和依赖的上帝之城,那里的居民是包括外邦人之内的新的拣选之民。“穷人”((ebhěyôn)和“粮食”(lechem)象征缺乏精神的人民和福音的哺育;其意义预示耶稣的福音:“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约翰福音6:33)。
其次,上帝祝福祭司:“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圣民大声欢呼”(16)。“圣民”(chāsîdh)原指利未人,此处对“祭司”和“圣民”的祝福,赐给未来的选民:“披上救恩”指他们因信基督而得救,“大声欢呼(rānān)”指他们宣讲福音。保罗和其他使徒承担“作神福音的祭司”(罗马书15:16)的使命,实现了上帝的祝福。
最后对大卫子孙的祝福达到全诗的高潮:“我要叫大卫的角在那里发生;我为我的受膏者预备明灯”(17)。“大卫的角”的发生意味弥赛亚的降临,圣殿祭司撒迦利亚在耶稣诞生时说,上帝“在他仆人大卫家中,为我们兴起了拯救的角”(路加福音1:68)。“明灯”(nēr)指大卫王国的延续(撒母耳记下21:17)和照亮“外邦人的光”(以赛亚书49:6)。这首诗用“角”和“明灯”表明“我的受膏者”即弥赛亚的普世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