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帖记》的历史真实性

1.《以斯帖记》的历史真实性

《以斯帖记》在希伯来圣经中归入著作类,《旧约》把它归于历史书。现代批评者把这部经文读作历史小说、寓言或虚构故事。[55]无论如何,这本书记载的波斯王亚哈随鲁(即薛西斯,485—465 BC)是真实人物。今人对薛西斯的了解主要通过希罗多德的《历史》,此书包含很多关于薛西斯的信息,但不能以此为惟一依据判断《以斯帖记》的真假。因为希罗多德只能在波斯宫廷外部收集、选取材料,而《以斯帖记》作者直接掌握现已失传的波斯宫廷史(10:2),熟悉薛西斯宫廷细节。[56]比如,薛西斯大宴群臣的铺张奢侈,首都书珊城御花园的豪华装饰,薛西斯身边七个太监和七个重臣的名字(其中“甲迦”和“甲示拿”在考古遗迹中被发现[57]);以及宫中太监名字(2:8,21;4:5,7:9),哈曼妻子(5:10)、父亲和十个儿子(9:7—9)的名字,波斯宫廷选妃的程序(2:13—14)和国王召见后妃的礼节(5:2),波斯国王谕旨用“各省的文字、各族的方言”书写(1:22,3:12,8:9),用快马驿卒传递(3:13,8:14),等等。如果《以斯帖记》确如批评者所说是小说或寓言,既没有必要、也无可能记录这些不影响情节或寓意的细节。

希罗多德的《历史》没有记载薛西斯废王后的事,这不能成为否定《以斯帖记》的“默证”。东方帝王有权废立王后,薛西斯废瓦实提、立以斯帖是宫廷中常见之事。《历史》也没有提到末底改被任命为宰相,但他的名字Marduka出现考古发掘出的薛西斯时期泥版上。[58]《历史》第7—8卷和《以斯帖记》中薛西斯的性格是一致的:好虚荣,信赖宠臣,草率,刚愎自用。[59]这些性格缺陷导致波斯大军入侵希腊失败,也被上帝所利用,用以挽救波斯帝国中的犹太人。根据这些分析,我们应同意赖特的结论:“需要认真地把《以斯帖记》当作第一手历史文献。”[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