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罪恶和未来救赎的统一

9.惩罚罪恶和未来救赎的统一

《弥迦书》写于“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1:1)。第1—2章预言撒玛利亚,第3章预言耶路撒冷将被毁,居民被掳到“巴比伦”,在那里得到救赎(4:10)。按照圣经批评者的逻辑,这些预言不过是被掳后“申命学派”描述的事实。圣经内的证据是,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毁之前,耶利米引用“当犹大王希西家的日子”弥迦预言(26:18)耶路撒冷和圣殿被毁(弥迦书3:12)。这可证此书确实已经存在。批评者只能把第4—7章归于被掳后作品,这种支离破碎的分析无视全书的统一主题和风格。

《弥迦书》用踊跃恣睢的诗歌体,预言以色列人犯罪亡国、被掳被赎、复兴回归,乃至基督诞生和外邦人归顺上帝;同时谴责和宣判当时两个王国的罪恶,激励犹大人悔改认罪,“过去—现在—未来”的启示相互交织,连为一体。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按“过去”、“未来”、“现在”的时间结构和对以色列史的总结,解读《弥迦书》的历史启示。

(1)过去:两个王国灭亡的原因

第1章写于撒玛利亚被攻陷之前,和同时代的先知一样,弥迦把不久前地震景象(“众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1:4)归结于耶和华对“以色列家的罪恶”的愤怒:“雅各的罪过在哪里呢?岂不是在撒玛利亚吗?犹大的邱坛在哪里呢?岂不是在耶路撒冷吗?”(5)由于两国偶像崇拜的罪恶,战火将蔓延在他们的土地,毁灭“所有的偶像”(7),祸及大地和人民,犹大人被俘获后被剃光头发,被掳掠为奴(16)。书中预见以色列国的灭亡:“我必使撒玛利亚变为田野的乱堆”(6)。

第2章写于撒玛利亚被攻陷之后,总结以色列亡国教训。首先是社会罪恶:“图谋罪孽造作奸恶”(2:1)、“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2),以致“耶和华的会中”(5)即以色列十支派的公会(列王纪上12:20)中没有公正裁判之人。其次是不听先知警戒,以为先知的预言“不住地羞辱我们”(6),听信假先知的迷惑(11);人们没有戒备,“不愿打仗”(8),被上帝利用的敌人所赶出。

犹大国和以色列国命运相连,“因为撒玛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1:9)。《弥迦书》巧妙地用被亚述攻占的城镇名的双关意义,描写各地遭受的战祸:“迦特”(gath)不得不诉说(nēghadh)哭泣,“伯亚弗拉(‘沙尘屋’)滚于灰尘之中”(10);“沙斐”(yāpheh,“美丽”)的人“赤身蒙羞”,“撒南”(yātsā,“出来”)的人“不敢出来”,“伯以薛”(bēth hāētsel)无人“在傍”(ētsel)(11);“玛律”(“苦”)的人苦恼(12);“拉吉”(Lachish)的人“用快马”(rekhesh)套车(13);犹大人给“摩利设迦特”[Loresheth“送礼”,如订婚(měōrāśāh)],“亚革悉”(Aczib)用“诡诈(akhzbh)待以色列诸王”(14);“玛利沙”(Mareshah)被人“夺取”(yārash),“尊贵人”躲到大卫落难时(撒母耳记上22:1)的“亚杜兰”(15)。这些描写与“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列王纪下18:13)的记载相吻合,也与西拿基立宫廷档案中记载亚述攻陷迦特、拉吉,“将犹大的何西家关闭在他的首都,像是把鸟关在笼子里一样”[22]等记载相一致。

犹大国遭受战乱是应得的惩罚,他们犯有和以色列国同样的社会罪恶:“你们恶善好恶,从人身上剥皮,从人骨头上剔肉”(3:2);“你们厌恶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以人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9—10)。同样,他们的先知贪图钱财,报喜不报忧(3:5),“凡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预备攻击他”(6)。统治阶层腐败堕落,“首领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3:11),他们却以为会得到耶和华的保佑,“灾祸必不临到我们”(11)。由于犹大人的罪恶,耶路撒冷和圣殿必然毁灭:“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3:12)。

(2)未来:“剩余之民”的救赎

弥迦“藉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公平、才能”(3:8),预言以色列王国之后的上帝救赎。与《何西阿书》一样,《弥迦书》预言以色列被掳到外地接受净化。他们的现住地“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已被污秽“大大毁灭”(10)。撒玛利亚灭亡后,“以色列剩下的人”被安置在东北部,“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群”(12)。突然有一个“突破者”(happōrēts)带领他们突破围困,“他们的王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2:13)。这是指着新约时代的弥赛亚所说的预言。耶稣对犹大人说:“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它们来,它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约翰福音10:16)。

从犹大国被赶到远方的“余剩之民”和北国被掳的“余剩之民”(2:12)一样,将被上帝救赎:“到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招聚被赶出的和我所惩治的。我必使瘸腿的为余剩之民,使赶到远方的为强盛之民”(4:6—7)。《弥迦书》的未来启示继承了大卫诗篇的锡安中心论。被召聚到圣殿的不仅是以色列的“余剩之民”,而且有外邦万民:“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4:1)。“许多国的民”归向耶和华(2),耶和华在锡安“施行审判”(3);“耶和华要在锡安山作王治理他们,从今直到永远”(7)。上帝在锡安的统治将给万国带来和平:人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4:3—4)。

《弥迦书》关于未来救赎的核心启示是4:9—5:4的预言。“锡安的女子”“仿佛产难的妇人”她们必须忍受产前的阵痛,“从城里出来,住在田野,到巴比伦去”(4:10);“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5:3),他们才“在那里要蒙解救,在那里耶和华必救赎你脱离仇敌的手”(4:10)。在伯利恒出生的那一位是“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5:2)。伯利恒是耶稣出生之地,《弥迦书》早就预言:“他必起来,倚靠耶和华的大能,并耶和华他神之名的威严,牧养他的羊群。他们要安然居住;因为他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5:4)。“直到地极”的牧养与4:10中的巴比伦的救赎都是指向新约时代的预言。《弥迦书》中的“巴比伦”泛指外邦,而不特指犹大人的巴比伦之囚。“在那里”被救赎的人包括外邦人,所以说“那时掌权者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5:3)。

(3)现在:脱离亚述的入侵

《弥迦书》说“现在”犹大人“大声哭号”(4:9),因为正在经历产前的阵痛;“现在有许多国的民聚集攻击你”(11),因为“他们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意念,也不明白他的筹划”(12)。外邦列国充当耶和华惩罚工具,但却要玷污锡安的圣名,耶和华就把他们像收获的庄稼一样被聚集在禾场,号召犹大军民“起来踹谷吧!我必使你的角成为铁,使你的蹄成为铜。你必打碎多国的民,将他们的财献与耶和华,将他们的货献与普天下的主”(4:13)。

耶和华要求“雅各余剩的人”即犹大国中虔诚的子民“不仗赖人力,也不等候世人之功”(5:7)。即使在亚述摧毁犹大国的“马匹”、“车辆”、“城邑”和“保障”(5:10—11)之时,依赖耶和华除掉“邪术”、“占卜”、“雕刻的偶像和柱像”和“木偶”(12—14),这样耶和华的怒气才能转向外邦人。弥迦预言亚述失败的具体方式:亚述人进犯之际,耶和华“立起七个牧者、八个首领攻击他”(5:5),以帮助犹大人得解救。

(4)总结:上帝的公义和慈爱

亚述入侵并不是最后的惩罚,在伯利恒的救主诞生之前,“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5:3)。《弥迦书》最后两章用“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作见证,通过耶和华“与他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论”(6:2),以说明耶和华惩罚的公正和未来救赎的恩典。

耶和华过去把以色列人从埃及救赎出来,在旷野管教他们,“好使你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为”(6:5)。耶和华并不喜悦繁缛的祭献礼,“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8)。但以色列人一条也没有做到:恶人积累“非义之财”(6:10),“富户满行强暴”,“居民也说谎言”(12),君王“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16)。“因此,”耶和华说,“我击打你,使你的伤痕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恶荒凉”(6:13)。谁能说这不是公正的惩罚呢?

《弥迦书》的一个深刻启示是,上帝的惩罚不仅是外来的灾祸,更是罪恶社会的自我摧残。人们既然失去了对上帝的爱,人际之间相互残害:“地上虔诚人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杀人流血,都用网罗猎取弟兄”(7:2)。在官场,当权者“双手作恶;君王徇情面,审判官要贿赂”(3),他们相互勾结,“最好的,不过是蒺藜;最正直的,不过是荆棘篱笆”(4)。在社会上,人们没有可倚赖的邻舍,没可信靠的朋友(5)。在家庭,不能和妻子说实话,“儿子藐视父亲,女儿抗拒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7:6)。在这样的人间地狱中,除了“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7),人别无出路和希望。

虽然《弥迦书》中没有出现“合约”的字眼,但书中预言的未来救赎出于合约。耶和华信守既定合约:“好像出埃及地的时候一样”(7:15),“按古时起誓应许我们列祖的话,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20)。耶和华的合约之爱“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7:18)。而且,“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19)。“再怜悯”指向赦免人类之罪的新约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