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行毁灭和归顺融合

2.尽行毁灭和归顺融合

《约书亚记》充满现代读者看来血腥的记录:耶利哥和艾城的居民,“不拘男女老少”,全部杀光,城市烧光,夷为荒地(6:21,24,26;8:25,28);中南部的玛基大、立拿、拉吉、荷兰、伊矶伦、希伯仑、底璧等城的人和牲畜,“将凡有气息的尽行杀灭”(10:40);北部的夏琐被杀光烧光,“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11:11),以色列人原来感到恐惧的巨人后代亚衲族人也被“剪除”、“毁灭”(11:21)。

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敢于把自己的战争暴行公之于世,世代相传。这些没有修饰的记载除有残酷的战地记录的真实性,还反映了当时以色列人这样的观念:一方面,他们只能遵守摩西誓约,包括其中的“战争规则”:“凡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约书亚没有一件懈怠不行的”(11:15);另一方面,敌人之所以不肯归顺投降,“因为耶和华的意思是要使他们心里刚硬,来与以色列人争战,好叫他们尽被杀灭,不蒙怜悯,正如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20)。

后一句话似乎暗示,如果迦南居民归顺投降,有可能蒙怜悯。问题是,按照“战争规则”,只对“离你甚远的各城”,才接受他们投降(申命记20:10—11);对迦南各城的“赫人、亚摩利人、迦南人、比利洗人、希未人、耶布斯人”,要一律“灭绝净尽”(17)。这些人根本没有“蒙怜悯”的希望,当然要“心里刚硬”,作拼死一搏。但是,《约书亚记》用喇合个人和基遍人集体这两个事例,说明情况并非必定如此;对那些真心归顺的人,上帝自有办法让以色列人接纳包容。

(1)喇合的义

渡河之前,约书亚派两个人到耶利哥打探敌情,住在妓女喇合家中,耶利哥王得知反间谍情报,命令喇合交出敌探。汉谟拉比法典上有妓女藏匿敌探将被处死的条款[30],这应是中东地区的普遍规定。喇合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向国王撒谎,把这两个探子藏匿在房顶。喇合知道耶和华带领埃及人渡红海和征服东岸的历史,认可“耶和华你们的神,本是上天下地的神”(2:11)。她和其他人一样知道耶和华已应许把迦南赐给以色列人,“我们都惊慌了。这地的一切居民在你们面前心都消化了”(9)。喇合“恩待”他们,是为了使以色列人也要求他们“指着耶和华向我起誓”,立“恩待”她全家的约定。

由于喇合的言行,探子带回“耶和华果然将那全地交在我们手中,那地的一切居民在我们面前心都消化了”(24)的报告,以色列人信心大增,约书亚决定立即渡河。攻陷耶利哥城时,约书亚命令保护喇合全家性命。喇合不是贪生怕死的人,因为保护敌人和敌人破城对她同样危险,她由于信赖耶和华而保护以色列人。《新约》中的见证是:“妓女喇合因着信,曾和和平平地接待探子,就不与那些不顺从的人一同灭亡”(希伯来书11:31);“妓女喇合接待使者,又放他们从别的路上出去,不也是一样因行为称义吗?”(雅各书2:25)喇合的范例说明,“尽行毁灭”不是种族灭绝,只是为了清除迦南恶俗的社会载体;如果迦南人中有人归顺耶和华一神论,不但不被毁灭,而且可以成为上帝之民。耶稣的谱系中喇合的名字显示了征服迦南中的一个拯救成果。

(2)基遍人归顺

基遍人集体归顺是征服迦南中另一拯救成果。虽然迦南诸城得知以色列人渡河奇迹,“他们的心因以色列人的缘故就消化了,不再有胆气”(5:1),但仍然主动进攻以色列人。只有基遍居民选择归顺。他们知道以色列人接受远处城邦投降的规则,派出代表假装从“极远之地”而来迎接以色列人。虽然他们在装束和携带物品上作假,但他们表达的心愿却是真诚的:“因听见耶和华你神的名声和他在埃及所行的一切事,……我们是你们的仆人,现在求你们与我们立约”(5:9—11)。以色列人被蒙骗而与他们立约,实际上不自觉地服从了耶和华的意愿。当他们知道真相,“会众的首领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向他们起誓”的约定已经生效,同意他们“为全会众作了劈柴挑水”(21),就是说,基遍人被允许容入以色列社会。基遍是迦南地大城,“如都城一般”,“并且城内的人都是勇士”(10:2)。基遍城归顺反响非同小可,对中部战役的胜利贡献不小。

基遍人属于要被毁灭的希未人和亚摩利人,但因为真心归顺耶和华而保全性命,融入以色列社会。这也可说明“尽行毁灭”的对象不是外族人,而是迦南人传承和传播的社会恶俗。几百年后,扫罗王带着种族偏见杀害、驱赶基遍人,为此遭到上帝的惩罚(撒母耳记下21:1—9)。这也可证明圣经反对种族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