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沦丧和社会解体

7.道德沦丧和社会解体

《士师记》记载了各支派特性:犹大是带头大哥,以法莲和玛拿西两兄弟打仗主动积极,以法莲心高气盛;便雅悯武艺高强,左右开弓;但支派精力旺盛,不时莽撞出格。士师时代支派之间矛盾和冲突不断发生。“底波拉之歌”表扬以法莲、便雅悯、西布伦、以萨迦(5:14—15)和拿弗他利人(18)积极参战;讽刺流便人只顾自己(5:15—16),指责但人和亚设人按兵不动(5:17)。基甸召集本支派玛拿西人和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支派,从中选300人进攻,后派以法莲人在约旦河渡口把守截杀溃兵。战争胜利后,法莲人因没有先召集他们而“与基甸大大地争吵(rîbh)”(8:1);基甸好言相劝才消解以法莲人怒气。以法莲人因同样理由与耶弗他争吵,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由于他们威胁要烧基列人的房屋(12:1),又辱骂“你们基列人在以法莲、玛拿西中间,不过是以法莲逃亡的人”(12:4),这等于说基列人不是约瑟子孙,如骂人是“婊子养的”。“妓女的儿子”(11:1)耶弗他被彻底激怒,向以法莲人开战。他派兵把守约旦河渡口,要过渡口的人说shibbōleth(“水流”),以法莲人只能发sibbōleth的音;基列人以此辨认出分不清前后舌音的以法莲人,在渡口杀了4万2千个以法莲人(12:6)。兄弟阋墙,何其毒也。犹大人受胁迫把参孙绑送非利士人(15:11—13),也是不顾兄弟情义的做法。

《圣经》第三次说“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19:1),记载了骇人听闻的道德沦丧。《士师记》第19章记载便雅悯地基比亚城的罪恶,可以说是《创世记》第19章记载所多玛罪恶的再现。圣经使用同样的语言描述这两地居民的罪恶。两城中分别有“暂住”(gûr)的外来人罗得(创世记19:9)和以法莲的老人(士师记19:16),他们“看见”(rāāh,19:1//[45]19:17)旅客,好客地接到家中热情招待。晚上,本地居民“围住房子”(19:22//19:4),要“认识”(yādha)年轻男性客人(19:5//19:22;和合本分别译作“任我们所为”和“与他交合”)。房主劝说“众兄弟”(athî)“不要作恶”(19:7//19:23),宁愿把“还是处女”的“女儿(19:8//19:24:“两个女儿”bānôth)交给他们,“任凭你们”(19:8//19:24)玷辱。如果说两地罪行有什么不同的话,基比亚人罪恶更加令人发指,主人被迫交出利未人的妾,“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19:25)。利未人的妾奄奄一息,仆倒在门槛去死去。耶和华亲自毁灭所多玛,基比亚应该受到同样惩罚。但上帝惩罚基比亚的意志却转化为以色列人与便雅悯支派的内战,以色列社会面临瓦解的危险。

该利未人“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19:29)。这个利未人大概不知道他违犯了“不可为死人用刀划身”的律法(利未记19:28)。他极端煽情的做法,起到激发全社会公愤的效果。大家说:“从以色列入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19:30)。全社会“如同一人”(20:1),聚集在米斯巴[46](20:1),通过讨伐基比亚的决议。11个支派“连合如同一人”,组成40万大军,兵临基比亚城下。便雅悯支派包庇基比亚人,拒绝交出罪犯,组成2万6千人的军队,支援基比亚城中700精兵。便雅悯军队人数虽少,但集中了700个左撇子,个个是“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的精兵(19:16)。以色列联军两战失利,损失4万人。

以色列公会“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20:1)决定讨伐,两次进攻前到伯特利通过乌陵和土明请示耶和华(20:18,23),这些可说明耶和华同意以色列人攻打便雅悯人。圣经说:“那时神的约柜在哪里。亚伦的孙子、以利亚撒的儿子非尼哈侍立在约柜前”(20:26)。这是《士师记》中关于约柜的惟一记录。圣经批评者认为这是后期编辑把早期底本安插错位的证据。他们不知道“非尼哈”是家族名号,而不特指亚伦的孙子非尼哈(民数记25:7)。士师时代的世袭大祭司非尼哈在内战期间把约柜从示罗移到伯特利。以色列人第三次通过大祭司的乌陵和土明询问耶和华是战还是和,得到继续战斗的答复,以及“明日我必将他们交在你们手中”(12:28)的确定信息。

以色列人使用攻打艾城的伏兵记(约书亚记8:2—8),把便雅悯人从城中诱出。一路伏兵占据基比亚城,放火为号;另一路伏兵在野外突然杀出;便雅悯人溃败,被杀25,100人,只有600人逃生。20:29—35是野外那支伏兵的战地记录,而20:26—46是夺城那支伏兵的战地记录,两个记录中便雅悯军队死亡数字只差100人。圣经批评者认为两者是两个底本的差异,完全是“纸上谈兵”,不懂战地实录。

“以色列人又转到便雅悯地,将各城的人和牲畜,并一切所遇见的,都用刀杀尽,又放火烧了一切城邑”(20:48)。以色列人几乎灭绝这一支派,但胜利者并不高兴,反而悲痛。“以色列人来到伯特利,坐在神面前直到晚上,放声痛哭,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21:2—3)他们既不能违背在耶和华面前发誓不与便雅悯人通婚的誓言,又要给剩余的600男丁延续后代。面对这一难题,他们找出一个野蛮的解决办法:他们利用“凡不上米斯巴到耶和华面前来的,必将他治死”的誓言,把没有参加米斯巴公会的基列雅比族的所有男子、已嫁的女子和孩子“尽行杀戮”(21:10—11),只留下400个处女嫁给便雅悯人[47];又指示便雅悯男丁从示罗人女子中抢亲。这些方案固然达到延续便雅悯支派之目的,但也说明了士师时代后期的以色列社会陷入“人对人是狼”的失序状态。

《士师记》的最后一句:“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21:25),这是第四次说明没有王而造成的无序、堕落和分裂。这里的“王”可指耶和华,表示社会危机的原因是耶和华不与以色列人同行;“王”也可按通常理解为人王,表达通过强盛的王权来消除以色列民族危难的期待。在耶和华拯救与以色列王权兴起的张力之中,以色列史揭开了新篇章。

【注释】

[1]T.R.Ashley,The Book of Numbers,Grand Rapids:Eerdmans,1993,pp.63-66.

[2]J.B.Payne,1,2 Chronicles,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4,Grand Rapids:Zondervan,1988,p.562.

[3]L.J.Wood,A Survey of Israel's History,Grand Rapids:Zondervan,1986,pp.90,92.

[4]A.Alt,Essays in Old Testament History and Religion,Garden City,N.Y.:Doubleday,1968.

[5]阿基尔认为生于1227年。G.L.Archer,The Chronology and Metr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 t,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1,Grand Rapids:Zondervan,1979,p.367.

[6]阿基尔认为发生在1446年春。

[7]如以利亚(列王纪上17:18),以利沙(列王纪下4:7等)。

[8]The Book of Jubilees,48:2-4,J.H.Charlesworth,ed.,The Old Testament Pseudepigrapha,vol.2,New York:Doubleday,1983,pp.78-79.

[9]“虱”在希伯来文中是kēn,表示虱、蠓、蚊等小虫。

[10]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102页注。

[11]M.Weinfeld,Deuteronomy and the Deuteronomic School,Oxford:Clarendon,1972.

[12]《马丁·路德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6—37页。

[13]W.C.Kaiser,Exodus,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2,Grand Rapids:Zondervan,p.301.

[14]R.B.Allen,Numbers,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2,Grand Rapids:Zondervan,p.718.有改动。

[15]大卫·施特劳斯引用古罗马谚语“这个故事即使是卡图说的,我也不相信”,他要“坦率地告诉”写作“耶和华叫驴子开口”的人,“他是在开玩笑,他一定在做梦,即使我们不怀疑他的诚实,并谴责他是在绝对说谎”(施特劳斯:《耶稣传》第一卷,吴永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08—209页)。在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人与他们的宠物可以用语言交流,这种语言也许是肢体语言或特殊的声音。圣经记载了巴兰对他的驴子的语言的理解,并把他的理解转达为神的启示,这是记载历史事实的一种方式。

[16]E.W.Hengstenberg,A Dissert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Propheciers of Balaam,Edinburgh:T.& T.Clark,1948.

[17]O.Loretz,The Truth of the Bible,New York:Herder and Herder,1968,pp.96-101.

[18]M.G.Kline,Treaty of the Great King:the Covenant Structure of Deuteronomy,Grand Rapids:Eerdmans,1963;The Structure of Biblical Authority,New York:Herder and Herder,1968,1972.

[19]M.Weinfeld,Deuteronomy and the Deuteronomic School,Oxford:Clarend,1972.

[20]引自中文新译本。和合本译为:“审判世界,因为你要得万邦为业。”

[21]注意摩西讲演中有意没有提及反叛的主犯可拉,因为听众中有可拉的后代。这一细节很有现场感。

[22]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26页。

[23]Jerome,Commentary on Ezekiel,1:1

[24]《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40页

[25]Martin Noth,The Deuteronomistic History,Sheffield: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the Old Testament,1981.

[26]K.Kitchen,“Ancient Orient,‘Deuteronism’,and the Old Testament”,J.B.Payne,ed.,New Perspectives on the Old Testament,Waco:Word,1970,p.17.

[27]G.L.Archer,A Survey of Old Tesatment Introduction,Chicago:Moody Press,1974,pp.253-259,241.

[28]J.S.Hollanday,“The Day the Moon stood still”,Journal of Biblical Literature,87(1668);p.166.

[29]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41,92页。

[30]S.R.Driver,The Babaylonian Laws,vol.2,Oxdord:Clarendon,1956,p.45.

[31]参孙在民间当士师与以利在示罗当祭司型的士师可以并立。

[32]按阿基尔计算法,约书亚公元前1375年去世,《士师记》3:8—16:31的时间在1384—1075年间,共310年。G.L.Archer,The Chronology and Metr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1,Grand Rapids:Zondervan,1979,pp.367-368.

[33]综述参照H.Wolf,Judges,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3,Grand Rapids:Zondervan,1992,pp.377-380.《丁道尔旧约圣经注译·士师记》,台北:校园书房2002年版,第22—24页。

[34]F.Greeenpahn,“The Theology of the Framework of Judges”,Vetus Testamentum 36(1986),pp.385-396.

[35]《士师记》中以色列人与耶和华之间的问答是祭司根据乌陵和土明所作的决断(参见出埃及记28:30,等)。

[36]据《撒母耳记上》1:8,扫罗在家乡比色招集以色列军队,扫罗是便雅悯支派人,可知比色是便雅悯支派领地。

[37]M.Kline,“The Ha-Bi-Ru-Kin or Foe of Israel?”,Westminister Thelogical Journal 20(1957),pp.54-61.

[38]个中原因是从喝水姿势可以看出人的生活习惯或圣或俗,跪地舔水的像狗,惟有人用手捧水喝。

[39]亚扪人和摩押人同宗,都是罗得的后裔。

[40]C.H.Gordon,The Common Backgruond of Greek and Hebrew Civilization,New York:Norton,1965,pp.222-284.

[41]H.Wolf,Judges,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vol.3,Grand Rapids:Zondervan,1992,p.438,note 6.

[42]8:27描写迦勒和他的兄弟们引诱示剑人在野外“摆筵宴”和“进他们神的庙中吃喝”的节日,这是指迦南人的习俗。

[43]G.L.Archer认为耶弗他没有牺牲女儿性命(A Survey of Old Testament Introduction,Chicago:Moody,1974,pp.284-285)。这一解释未免文过饰非。

[44]按非利士人习俗,新郎要给陪郎新衣。陪郎一般只有二、三人,而非利士人为参孙配备陪郎多达30人,要参孙提供30件里衣和30套衣裳。这是歧视外人的敲诈行为。

[45]//表示创世纪19章;士师记19章。下同。

[46]米斯巴可能从耶弗他时成为以色列会众的集合地(参见士师记11:11)。

[47]便雅悯人和基列雅比人的亲密关系,可解释出身便雅悯支派的扫罗为他们打败入侵的亚扪人(撒母耳记上11:3—11),基列雅比人为扫罗收尸(3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