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申合约

3.重申合约

所罗门在圣殿落成典礼上的演讲,不但公开显明大卫之约,而且重申西奈之约,说明了圣经批译的“申命历史”的解释没有看到这两次合约的联系和区别。所罗门的演讲分四部分。第一部分(8:12—21)赞颂大卫之约和西奈合约之延续;第二部分(22—54)祈求上帝减免摩西誓约中对犯罪的诅咒;第三部分(51—54)祈求上帝赐予合约之爱和拣选恩典;第四部分是崇拜耶和华的祝福(55—61)。

(1)两次合约的连续

所罗门开始说:“耶和华曾说,他必住在幽暗之处。我已经建造殿宇作你的居所,为你永远的住处”(8:12—13)。“幽暗之处”指耶和华在“在密云中”和“所在的幽暗之中”颁布西奈合约(出埃及记19:19);即使在摩西建的帐幕里,耶和华“从云中显现在施恩座上”(利未记16:2)。所罗门歌颂圣殿的建成实现了耶和华“亲口应许”和“亲手成就”(8:15):耶和华“拣选大卫治理我民以色列”(16),应允大卫的儿子“必为我名建殿”,所罗门成功继承王位,最终“为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建造了殿”(20),无不标志“大卫之约”的实现。所罗门强调圣殿是存放约柜之处,“约柜内有耶和华的约,就是他领我们列祖出埃及地的时候,与他们所立的约”(21)。作为西奈合约标志的约柜,与作为“大卫之约”标志的圣殿的结合,体现耶和华“守约施慈爱”的恩典和“天上地下没有神可比你”的荣耀(23)。

所罗门知道,圣殿作为上帝“永远的住处”(8:13),只是人的愿望。所罗门惟求耶和华“昼夜看顾这殿”(29),这就是,上帝“在天上你的居所垂听”圣殿中人的祈祷,“垂听而赦免”(30)。

(2)祈祷赦罪

在讲演第二部分,所罗门祈求七样事,每样都是为罪人所作祈祷。其中:第一样为国内事务的公正:“定恶人有罪”,“定义人有理”(32);第五样为慕名而来的外邦人:“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43)。其余五样都是祈求耶和华赦免以色列人违约之罪。第二样:使以色列人得到被仇敌夺取的应许之地(33—34);第三样:解除他们遭受的旱灾(35—36);第四样:他们在“无论遭遇什么灾祸疾病”时得到赦免(37—40);第六样:以色列人“无论往何处去与仇敌争战”取得胜利(44—45);最后,以色列人被“掳到仇敌之地”时,得到“饶恕”和“赦免”(50);上帝在天上“为他们伸冤”(49),“使他们在掳他们的人面前蒙怜恤”(50)。这五样事对应于摩西在《利未记》第26章和《申命记》第28章中对以色列人违约犯罪所作的咒诅:疾病、干旱、战败、失地、被掳。

圣经批评者以摩西和所罗门不可能知道几百年之后以色列人亡国被掳的遭遇为由,断定这些话都是被掳后“申命派”的伪托。如果我们分析所罗门演讲的语境,恰恰得到相反的结论。第一,《申命记》等摩西经书成书于所罗门之前,所罗门知道摩西的咒诅,所以针对这些咒诅祈求耶和华的饶恕。第二,所罗门知道“世上没有不犯罪的人”(8:46),上帝“知道世人的心”,“要照各人所行的待他们”(39);以色列人犯罪必遭公正的惩罚,摩西的咒诅不会被解除。所罗门希望圣殿能够成为罪人悔过和上帝“垂听”的交流场所。以色列人在“此处祷告,承认你的名,离开他们的罪”(35),“自觉有罪,向这殿举手”(38);所罗门祈求上帝在天上聆听到圣殿中的悔罪祈祷而赦免罪人。第三,所罗门说被掳的以色列人“想起罪来,回心转意”(47),向“我为你名所建造的殿祷告”(48)。这表明他不知道被掳期间圣殿被毁,反证这些话不是被掳时的人所写。

(3)祈求恩典

除了以色列人的悔罪和耶和华的“垂听”,耶和华对合约的“慈爱”和“信实”是他宽恕以色列人的原因。所罗门的讲演祈求耶和华“应验”、“成就”大卫之约的应许和祝福(25—26),在第三部分,他又诉诸耶和华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脱离铁炉”的拣选恩典,祈求耶和华关爱“你的子民,你的产业”(51),实现“藉你仆人摩西所应许的话”(53)。

所罗门讲演前三部分是在“耶和华的坛前屈膝跪着,向天举手”的祈祷(54),最后部分“站着,大声为以色列全会众祝福”(55)。确切地说,这一部分为以色列人向上帝祈福。所罗门祈求耶和华“与我们同在,像与我们列祖同在一样,不撇下我们,不丢弃我们”(57),以使以色列人继续得到被赐予的“平安”(56)之福。所罗门又祈求耶和华“使我们的心归向他”(56),使他们得以遵行律法,因而得到德福一致的报酬,“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神,并无别神”(60)。所罗门最后代表以色列人发誓履行合约:“当向耶和华我们的神存诚实的心,遵行他的律例,谨守他的诫命,至终如今日一样”(61)。

《列王纪》和《历代志》同时记载的所罗门长篇讲演是对两次合约的见证。在象征两次合约的圣殿建成的荣耀时刻,所罗门丝毫没有张扬君王的功绩。相反,他为以色列人违约犯罪悔过,祈祷耶和华的饶恕,祈求耶和华的拣选恩典;而且为外邦人和天下万民祈福。如果讲演时没有圣灵感染,很难想象当时这位以色列君王能有如此痛切的认罪之心和普世的博大胸怀。

(4)耶和华回应

耶和华向所罗门显现,对祈祷作出回应。耶和华应允所罗门的祈求:“我已将你所建的这殿分别为圣,使我的名永远在其中,我的眼、我的心也必常在那里”(9:3)。注意上帝之名“永远”在圣殿之中,而上帝“经常”关注和关爱圣殿。以色列史证明,“经常”到公元前576年圣殿被毁为止;而耶稣“以他的身体为殿”(约翰福音2:21),上帝之名“永远在其中”。

耶和华的回应既重复大卫之约的恩典,又重复摩西对以色列人悖逆的诅咒:如果以色列人履行合约,大卫的子孙“必不断人坐以色列的国位”(9:5);反之,上帝“必舍弃不顾”圣殿,圣殿的遗迹将“使以色列人在万民中作笑谈,被讥诮”(7)。后一句验证摩西关于以色列人要被人“笑谈、讥诮”的预言(申命记28:37)。圣经常用“你若……我就”的假言判断形式表示上帝预言,逻辑上看似可能的对立,实际上是以色列王国必然承担的历史命运:他们既要因背叛而受惩罚,又因上帝的慈爱和宽恕而在大卫子孙身上得荣耀。无论以色列王国兴盛或衰亡,大卫之约持续前行;无论圣殿是否存在,“耶路撒冷”和“锡安”始终是拯救史的不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