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广行神迹
先知作者用大量篇幅记载以利亚和以利沙所行神迹(列王纪上17—18,下1—8:15),不可读作传奇故事或偏离以色列史主线的旁枝末节。这些神迹既有预示耶稣救赎行动的长远启示意义,也说明以利亚和以利沙领导先知运动复兴的过程和社会影响。耶和华从不无目的地行神迹,先知也从不无缘无故地行神迹。以利亚和以利沙必须行神迹,才能把被亚哈王室颠倒了的以色列社会和王国再颠倒过来,把以色列史引向耶和华拯救的正道。
(1)以利亚的尊严
亚哈的长子亚哈谢继承王位,不久从楼上摔落,落下疾病,他派使者求问“以革伦的神巴力西卜”即鬼王别西卜。以利亚发出审判,由于亚哈谢不求问耶和华,而求问鬼王,“你必不下你所上的床,必定要死!”(列王纪下1:4)亚哈谢闻讯大惊,三次派50名士兵带以利亚来问话,前两次派去的五十夫长命令“正坐在山顶上”的以利亚:“王吩咐你下来!”(1:9)“快快下来!”(11)被以利亚从天降火“烧灭”;第三次,五十夫长双膝跪下“哀求”说:“神人哪,愿我的性命和你这五十个仆人的性命在你眼前看为宝贵”(13)。以利亚按照耶和华的指示面见亚哈谢,当面向他发出“必定要死”的审判。“亚哈谢果然死了”(17),在位仅二年。以利亚用神迹维护先知在君王和军队面前的尊严。比较当年被耶洗别吓跑的以利亚,此时的以利亚俨然是高高在上、无人可敌的精神领袖。
(2)以利亚升天
以利亚离世之前,三次试验以利沙,要求他不要与之同行。以利沙三次“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2:2,4,6)。两人从吉甲到伯特利和耶利哥,到达约旦河,沿途受到“先知门徒”的迎接(2:3,5)。这些人应是以利亚领导的先知运动的成员。这50位先知门徒见证了以利亚升天。以利亚用外衣打水,把水分开,和以利沙走到约旦河西岸;“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2:11)。
以利亚升天是圣经中极为独特的历史记载,与其他宗教充斥着大量凡人升天成神仙的神话不同,圣经中只有三人升天:以诺、以利亚和耶稣,每一位都是时代的里程碑:以诺是史前时代的义人,以利亚是旧约时代的先知,耶稣是新约时代的基督。以利亚升天把旧约时代先知运动推向高潮。
(3)以利沙行神迹
以利沙对升天前的以利亚说:“愿感动你的灵加倍地感动我”(2:9)。以利沙对接以利亚升天的“火车火马”高呼:“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战车马兵啊!”(11)以利沙得到以利亚从天上掉下的打水的外衣(14)。这三个描写意在表现以利沙行神迹的三个特点:行更多的神迹,帮以色列人作战,完成以利亚未竟的任务。
以利沙广行神迹,每一件都有特定目的。他用盐净化耶利哥的水源,“耶和华如此说:‘我治好了这水,从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产’”(2:21)。耶利哥的水源来自约旦河,约旦河水被上帝所洁净,治好外邦人(5:14)。从长远处看,新约时代的人在约旦河水中受洗(马太福音3:11),作“世上的盐”(5:13)。
伯特利的孩童“戏笑”以利沙说:“秃头的上去吧!”(列王纪下2:23)他们受到以利沙的咒诅,“两个母熊从林中出来,撕裂他们中间四十二个童子”(2:24)。童子不是无辜的,“秃头”是迦南人哀悼死人的标记(以赛亚书15:2),“上去吧”是对以利亚升天的反讽;从小受迦南习俗影响的孩童因冒犯和亵渎先知而被咒诅。42个童子被熊突袭而死,预兆犹大王亚哈谢的42个兄弟被杀的不测之祸(列王纪下10:14)。
以利沙为救济先知的寡妇孤儿,使她家仅有的一瓶油灌满所有器皿(列王纪下4:6);他使先知门徒造房时掉在水里的斧子“漂上来”(6:1),用20个饼喂饱100个先知门徒,还有剩余(4:44)。这三个神迹解决先知运动面临的物质匮乏和赡养家庭的难题。最后一个神迹是耶稣用五个饼和七个饼喂饱更多门徒(马太福音14:17,15:34)的预象。
以利沙使一个书念妇人的独生子复活是《旧约》中罕见的死人复活事件,以利亚救活了奄奄一息的西顿寡妇的儿子,而以利沙行更大神迹,使得几天前“就死了”孩子得以复活。《列王纪》详细描写这一神迹过程:以利沙“祈祷耶和华,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对口、眼对眼、手对手”,温暖孩子身体,然后在屋里来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个喷嚏,就睁开眼睛了”(4:33—35)。《旧约》的记载表明,以利沙能使死人复活,乃是因为他“加倍”拥有感动以利亚的圣灵。《新约》记载进一步表明,“耶稣被圣灵充满”(路加福音4:1),生前行神迹使死人复活(8:53—55,约翰福音11:43—44),而耶稣死后三天复活,揭开了死人何以复活这一“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罗马书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