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约的谨守遵行

3.誓约的谨守遵行

耶和华一开始指示约书亚说:“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1:8)。“这律法书”或“这书”就是《申命记》中摩西书写的誓约,放在约柜上面。以色列人按照耶和华指示遵守誓约,这是他们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约书亚时代的以色列人是忠诚的誓约之民,没有任何其他时代可以媲美。他们的显著特点是“谨守遵行”(shiměrû měōdh latsôth)。这是《申命记》中的一个常用词,出现三十余次,摩西用此反复强调效忠耶和华和恪守誓约的义务。《约书亚记》记录了进入迦南地的一代人“谨守遵行”遵从合约和誓约的事迹。

(1)约旦河的石头见证

以色列人渡约旦河时,遵照耶和华指示,每个支派代表扛一块石头,放在河中抬约柜祭司脚下,过河后取回12块石头立在西岸住宿处,另有12块石头立在河中,“这些石头要作以色列人永远的记念”(4:7),以见证在耶和华的庇护下以色列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新一代人的割礼

以色列战士刚渡过约旦河即行割礼,因为“出埃及以后,在旷野的路上所生的众民,都没有受过割礼”(5:5);他们此时行割礼,表明他们是“耶和华所兴起来接续”老一代合约传统的新人。他们正月十四日度过在西岸的第一个逾越节,“第二日吗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吗哪了。那一年,他们却吃迦南地的出产”(12)。这表明他们成为应许之地的第一代誓约民。无论西奈合约,还是摩押誓约,都是他们“谨守遵行”的义务。

(3)以巴路山誓约仪式

艾城战役之后,以色列人控制了中部的以巴路山,当即“照着耶和华仆人摩西所吩咐以色列人的话,正如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8:31),在以巴路山举行誓约仪式:筑坛,向耶和华献燔祭、平安祭;“将摩西所写的律法抄写在石头上”;以色列所有人站在约柜两旁,“一半对着基利心山,一半对着以巴路山,为以色列民祝福,正如耶和华仆人摩西先前所吩咐的”(33);“约书亚将律法上祝福咒诅的话,照着律法书上一切所写的,都宣读了一遍”,“没有一句不宣读的”(8:34)。誓约仪式的隆重庄严,完全遵照摩西的规定,表明誓约之民的忠诚。

(4)惩罚亚干之罪

《约书亚记》记载了惟一的违约事件:犹大支派的亚干违背耶和华命令把艾城所有缴获物焚烧的命令,从中拣出一件衣服和一些金银私藏在自己帐棚。圣经说:“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7:1),致使约书亚第一次进攻艾城失败,损失36人。这次失败极大挫伤以色列人士气,此前迦南人的“心都消化了”(2:24),而现在以色列“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7:5)。

约书亚“撕裂衣服”,“把灰撒在头上”,俯伏在耶和华的约柜前(7:6)哀求呼号。耶和华告诉他:“以色列人犯了罪,违背了我所吩咐他们的约,取了当灭的物,又偷窃,又行诡诈”(11),因此遭到咒诅,所以才被战败。约书亚迅速查明亚干的私藏物,亚干承认自己因“贪爱”(21)财物,“实在得罪了耶和华以色列的神”(7:20)。约书亚对亚干处以石刑。亚干没有犯亵渎罪,本不应受此重刑;但考虑到亚干之罪是摩西誓约之后的第一次犯罪,约书亚不得不用重典处置,以儆效尤。以色列人在这一时期不再违背誓约,他们第一次失败的记录因此也是《约书亚记》中的最后一次。

(5)证坛风波

胜利之后,以色列人两个半支派的战士返回分给他们的约旦河东岸,在西岸河边建造一座高坛。以色列会众认为这是“干犯以色列的神,为自己筑一座坛”的违背誓约的大罪,派大祭司以利亚撒之子非尼哈和其余10个支派的首领兴师问罪。他们把筑坛看作曾在什亭崇拜毗珥巴力之罪和新近的亚干之罪。两个半支派的人解释说他们绝无悖逆耶和华之意。他们为自己筑坛,一不是用来向耶和华献燔祭,违犯不在帐幕以外献燔祭的律法;二不是作其他祭祀用,而是用这座“耶和华坛的样式”,“为你我中间和你我后人中间作证据”,证明他们和西岸同是耶和华的崇拜者。西岸的代表“就都以为美”(22),东岸的人“给坛起名叫证坛。意思说:这坛在我们中间证明耶和华是神”(34)。

证坛风波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它既表明东岸支派世代纪念耶和华的忠诚,也表明西岸大多数以色列人对任何有违犯誓约的嫌疑保持高度警惕,以及不惜用任何代价制止犯罪行为的决心。因此说“以色列人以这事为美”(33)。

(6)示剑誓约

约书亚死前把“以色列的长老、族长、审判官,并官长”召集到示剑,在约柜前重申摩西誓约。最后两章记载的约书亚的话,读起来如同摩西誓约的新版本,包括誓约导言、誓词和公证。

约书亚的誓约导言和摩西“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一样。约书亚叙事的过去部分从耶和华把亚伯拉罕从“大河”领到迦南地说起,历数耶和华对亚伯拉罕后裔以扫和雅各子孙的恩典,以及把以色列人领出埃及,带入应许之地的历史(24:2—13);未来部分包括遵守誓约得福的应许和违犯誓约被咒诅的预示(23:12—16);现在部分是对以色列人谨守遵行誓约的嘱咐(23:3—11)。

示剑誓约比较简短,但极其精粹,它把西奈合约和摩西誓约中义务归结为这样一个焦点:侍奉耶和华,还是侍奉别神?根据迦南生活环境,别神指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崇拜的诸神和当地居民崇拜的巴力。“摩西之歌”达到彻底耶和华一神论的结论:耶和华之外没有其他神,不算神,只是虚无之神。后来的以色列史证明,大多数人其实并不理解耶和华与别神之间存在着“有”与“无”、“生命”与“死亡”不能调和的界限和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倾向于用折中调和的态度,崇拜耶和华也崇拜别神,以耶和华为主神,以外族诸神为辅助;或用偶像崇拜的方式来崇拜耶和华。以色列人在崇拜别神偶像时,虽不公开抛弃耶和华崇拜,但耶和华一神论的最大危险始终是这种多神教观念和崇拜仪式。

约书亚已经看到定居后的折中主义倾向,他首先要求民众在“侍奉耶和华”与崇拜别神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抉择。他说:“若是你们以侍奉耶和华为不好”,可以选择“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神”和“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侍奉耶和华”。众人回答:“我们断不敢离弃耶和华去侍奉别神”,“我们必侍奉耶和华,因为他是我们的神”。约书亚接着要求他们宣誓绝不违约,违约则承担耶和华“把你们灭绝”的后果;众人宣誓:“我们定要侍奉耶和华”(23:21)。再接着,约书亚要求他们为自己誓言作见证,他们宣誓:“我们愿意作见证”(22)。最后,约书亚要求他们“现在”就要把誓言付诸行动;众人宣誓“我们必侍奉耶和华我们的神,听从他的话”(24)。

示剑誓约也有见证:“约书亚将这些话都写在神的律法书上,又将一块大石头立在橡树下耶和华的圣所旁边”(23:26)。现在不清楚“神的律法书”是否指摩西写的誓约书?约书亚把示剑誓约补写进摩西的誓约书,还是单独成书?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誓约的实物见证是示剑橡树下的大石头。约书亚:“看哪,这石头可以向我们作见证,因为是听见了耶和华所吩咐我们的一切话,倘或你们背弃你们的神,这石头就可以向你们作见证”(23:27)。示剑的橡树是亚伯拉罕最先进入迦南的地点(创世记12:6),他在那里筑起第一座祭祀耶和华的石坛;示剑的橡树也是雅各回到迦南后埋葬妻子们从大河那边带来“外邦人的神像”的地点(创世记35:4)。在示剑橡树下立一块石头,乃是亚伯拉罕后裔抛弃他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神”、侍奉惟一上帝耶和华的最新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