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偶像崇拜的时代主题

2.反偶像崇拜的时代主题

反偶像崇拜是耶和华一神论的主题,在分裂时代,耶和华一神论与偶像崇拜的冲突格外尖锐。圣经并没有把以色列人偶像崇拜的罪恶简单地归咎于君王的个人品性,而是在王权政治的历史条件下,说明以色列人为什么如此顽梗地拒绝上帝拯救的种种具体原因。从宗教史的角度看,以色列人从崇拜惟一上帝耶和华到崇拜众多别神的转变,可以用宗教交流和融合来解释。在促进宗教交流和融合的因素中,最强有力者有三:通婚,贸易和军事征服,被偶像崇拜国家包围的以色列人也不例外。士师阶段的以色列人因为与迦南民族通婚而“侍奉他们的神”(士师记3:5—6),所罗门为外邦的嫔妃而引入她们崇拜的偶像(列王纪上11:1—4)。分裂时代早期,玛迦、耶洗别和亚他利亚三个异族王后是偶像崇拜的主要倡导者。

通过王室通婚、贸易、战争和军事同盟等途径,形形色色的偶像崇拜从四面八方、以空前未有的规模涌入以色列的两个王国;迦南本土宗教被恢复,以色列人的金牛犊崇拜也死灰复燃,甚至律法严令禁止用儿女向死神摩洛或米勒公献祭的恶俗广为流行。

历史书记载了先知运动推动反偶像崇拜的前赴后继艰难历程。这场斗争的结局决定以色列两个王国的命运。每当他们推行和助长偶像崇拜泛滥,就要受到耶和华的公正惩罚,被敌国所打败,民不聊生,家破人亡;每当以色列人抵制和消除偶像崇拜取得一定成果,便可得到耶和华护佑,打败敌国,国泰民安。

分裂时代以色列人的福善淫祸,似乎在重演士师时代“犯罪—悔改—拯救—再犯罪”(士师记2:11—23)的恶性循环。但是,拯救史中没有重复。耶和华在《士师记》中用事实教训人,而在先知书中揭示历史教训的启示;这就是,阐明异教别神的虚无和荒谬本质,揭露偶像崇拜的危害,预言上帝的惩罚,呼唤以色列人悔改。虽然以色列人未能悔改而最终亡国,但先知书的启示没有失效过时;相反,这些启示在亡国被掳之后的历史中延续,直接与新约福音和启示相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