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迎接约柜

2.迎接约柜

约柜被非利士人掳掠返回后一直安置在基列耶琳“山上亚比拿达的家中”(撒母耳记上7:1),至少已有70年时间。[13]在安全环境中,大卫把约柜迎进耶路撒冷,率领5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到“巴拉犹大”(撒母耳记下6:2);“巴拉犹大”就是“属犹大的基列耶琳”(历代志上13:6),亚比拿达是大卫二哥的家族(撒母耳记上17:13)。“他们将神的约柜从冈上亚比拿达的家里抬出来,放在新车上。亚比拿达的两个儿子乌撒和亚希约赶这新车”(撒母耳记下6:3)。大卫和以色列人在约柜前奏乐跳舞,然而乐极生悲,牛车突然颠动,乌撒伸手扶约柜,“神耶和华向乌撒发怒,因这错误击杀他”(6:7)。如果把这段话还原成事实描述,可作如此理解:耶和华不满意欢乐有余、肃穆不足的气氛,也不愿意让约柜处在牛车颠簸状态中,因此使不小心的乌撒被牛车压死。这次事故后,约柜被安放在利未人俄别以东(历代志15:18)家中三个月,目的是让利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洁”,把约柜抬进耶路撒冷(15:12)。

约柜入城仪式庄严而热烈:抬约柜的人起走六步,“大卫就献牛与肥羊为祭”(6:13);一路上,“大卫穿着细麻布的以弗得”,在约柜前“极力跳舞”(14);沿途“大卫和以色列的全家欢呼吹角”(15);约柜被抬进“大卫所搭的帐幕里”,大卫“献燔祭和平安祭”(17);祭礼之后,大卫为民祈福,分发众人“每人一个饼,一块肉,一个葡萄饼”(19);仪式完毕。

大卫在迎接约柜过程中表现了上帝仆人最重要的品格——谦卑。扫罗的女儿、大卫的妻子米甲“见大卫王在耶和华面前踊跃跳舞,心里就轻视他”(16);米甲批评说:“以色列王今日在臣仆的婢女眼前露体,如同一个轻贱人的无耻露体一样”(20);大卫针锋相对地回答说:“耶和华已拣选我,废了你父和你父的全家,立我作耶和华民以色列的君,所以我必在耶和华面前跳舞。我也必更加卑微,自己看为轻贱。你所说的那些婢女,她们倒要尊敬我”(21—22)。这段对话验应“哈拿之歌”中的先知启示:“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撒母耳记上2:6—7)。

大卫把约柜安放在耶路撒冷的事实经过,《历代志》中祭司史家记载与《撒母耳记》中先知记载相同。祭司史家注重记载利未人在抬约柜和欢迎仪式,以及侍奉约柜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此前祭司还只是通过用乌陵参与大卫决策,那么此后的地位大大提升。大卫任命亚比亚他和撒督为祭司长(撒母耳记下8:17)[14],负责解释和执行律法;分散各地的利未人集中到耶路撒冷,分在乐队和卫队的班次中,负责为约柜帐幕的侍卫和司库;祭司还有掌管地方宗教、行政权力(历代志25:1—26:32)。祭司阶层由是成为支撑大卫王国的主要社会力量。

祭司日常崇拜时的著名的祈祷和赞歌被收入《诗篇》,如祭司史家说:“那日,大卫初次藉亚萨和他的弟兄,以诗歌称颂耶和华”(历代志上16:7)。《历代志》第16章中大卫赞歌从《诗篇》中摘编而来,其中16:8—22对应于《诗篇》105:1—15;16:23—33对应于第96首;16:34—36对应于106:1,47—48。戴维森说,这句话表明诗篇直接作者不是大卫,第16章的作者“通过大卫之口表达这一场合相适应的诗歌”[15]。注意这一结论不适用于所有归于大卫的诗篇,只是就大卫在迎接约柜仪式上的颂歌而言。不管是否他亲自创作,这首颂歌是发自大卫内心的感激、赞扬和祈求。大卫要求以色列人说:“你们要记念他的约,直到永远;他所吩咐的话,直到千代”(16;15)。随后不久,耶和华与大卫立约,回应他的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