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重建圣殿
如果说前一板块代表全体以色列人祈求上帝对他的子民的护佑,那么这一板块着重表达犹大人重建圣殿的祈望(第84、85、85)和上帝的回应(第86首)。第84首是对圣殿的“可爱”(1)和“荣耀”(11)的赞美。分别赞美居住在圣殿的平安(3—4),朝觐圣殿的幸福(5—7),以及庇护在圣殿下的恩典(10—12)。
第85首祈求上帝赦免雅各子孙之罪。我们看到,祈求宽恕和拯救的诗篇多以“为什么”、“何时”、“多久”等疑问句表示,本首诗的特殊疑问句是:“你不再将我们救活,使你的百姓靠你欢喜吗?”“喜欢”应理解为前首诗中对圣殿的喜爱和欢乐,因为本首诗祈求“叫荣耀住在我们的地上”,特指上帝之名显现在圣殿之中。诗人把圣殿是否恢复当作上帝是否救活并赐他们欢乐的标志,再三祈求上帝的“慈爱”、“救恩”和“平安”。以色列人能否得救,取决于他们有无虔诚的信仰:“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相亲。诚实从地而生,公义从天而现”(10—11)。只有诚实的悔罪,才能得到重建圣殿的“好处(ôbh)”和“土产”(yěbhûl)。
第86首是大卫的祈祷诗。《诗篇》编者在被掳后的语境中插入大卫的诗,为要得到上帝纪念大卫之约的恩惠。大卫在危急中的祷告,完全适用危难中的犹大民族;大卫的谦卑态度,以及上帝的“饶恕”(5)、“慈爱”(5,13,15)和“怜悯”(3,15),也为被掳犹大民族所急需。以大卫口气祈求圣殿重建,可谓恰到好处。
第87首上帝的回应。上帝之言出乎人的意料:屹立在锡安的“上帝之城”((iyr hā)ělôhîm)不只是雅各的住所;“拉哈伯(指埃及人)和巴比伦人,是在认识我之中的。非利士和推罗并古实人,个个生在那里”(4)。以色列史上的这5种人,除了推罗人外,都是压迫者和敌人。以色列人祈求上帝惩罚他们的狂傲、渎神,上帝在上一板块中审判外邦人,在这一板块则把他们纳入上帝之民的范围。两者并不矛盾:上帝惩罚外邦中的敌人,但善待“认识”(yādha()“至高者”(Elyon)、但未必知道耶和华之名的外邦人。耶路撒冷圣殿向外邦人开放,这是圣经的一贯主张;所罗门圣殿是这样,第二圣殿也是这样(以赛亚书60:3);旧约是这样,新约也是这样(加拉太书4:26)。第87首中上帝对外邦万民的祝福和召唤,超越了上下文中表达的犹大民族期盼。这就证明:《诗篇》不仅是以色列诗人民族情感的表达,而且包含上帝借以色列赐福万国的长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