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叹息哀求”

2.“叹息哀求”

在埃及的以色列人虽然是大族,却是受压迫的少数民族。摩西说:“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1:8)。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指第十八王朝的兴起(1584—1539 BC)。约瑟很可能是第十二王朝从阿门涅姆赫(Amennemhe)二世到谢努塞尔特(Sesostris)三世的三朝(1929—1843 BC)元老。[3]第十八王朝驱除了统治上埃及的希克索斯人,自然会歧视居住在埃及的外族人。第十八王朝对外穷兵黩武,对内压迫奴隶和外族人。在埃及的以色列人是王朝法老的子民,但仍被当作奴隶对待。法老特意强调“我们”与“他们”的区分(1:9—11)。以色列人在埃及居住了430年。在人类历史上,那么长的时间足以使一个客居异地的民族融入当地主流文化,究竟什么原因使得以色列人没有接受那充满魅力和悠久的埃及文化传统呢?回答是信仰的力量。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有两个特点:一是多神崇拜,以“拉-阿蒙”(Amon-Re)为主神;二是神权和王权结合,法老被当作神的儿子来崇拜。

为了防范“他们”可能造成的危害,法老制定了种族歧视的政策,用劳役压迫以色列人,企图用杀害男婴的方法灭绝他们。当法老命令希伯来人的接生婆杀害男婴时,“收生婆敬畏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1:17)。以色列人之所以能够逃过种族灭绝的这一劫,是因为收生婆和她们的同胞一样,既不崇拜自封为神的法老,也不相信法老崇拜的神。

在法老的压迫下,以色列人“叹息哀求,他们的哀声达于神。神听见他们的哀声……神看顾以色列人”(2:23—25)。“哀求”(zāaq)在圣经中表示人向上帝申诉冤屈,如耶和华听到被杀的亚伯“向我哀告”(创世记4:10),所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声闻于我”(shawāh,18:20)。

在人类历史上,地上的苍生无不向天上神灵申冤,全能的神耶和华知道人间的冤屈,在那么多被压迫民族中,上帝耶和华为什么首先解救以色列人呢?圣经给出了答案:“神听见他们的哀声,就纪念他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神看顾以色列人,也知道他们的苦情”(2:25)。“听见”、“纪念”、“看顾”、“知道”这四个词在圣经中表示耶和华的合约之爱。耶和华说“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3:8)。圣经三次记载耶和华“下来”(waērēdh):第一次“下来”阻止罪民造巴别塔(11:7),第二次“下来”惩罚所多玛和蛾摩拉(18:21)。这次下来“拯救”(htstsîl)以色列人。耶和华安排了缜密的拯救三部曲:首先显示自身,然后拣选先知,再后出手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