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士师的拯救
耶和华在士师时代没有直接指挥和领导以色列人,而通过“兴起士师”来拯救以色列人。“士师”(shôphēt)在律法中担任法官职责,但后来却担当上帝“拯救”和“治理”的代理人。《士师记》记载的12位士师中,8位(俄陀聂,以笏,珊迦,底波拉,基甸,耶弗他,参孙)是外族入侵关头耶和华召唤的军事首领;另外6位(亚比米勒,陀拉,睚珥,比赞作,以伦,押顿)是平时的治理人。耶和华把士师时代称作“我命士师治理我民以色列的时候”(撒母耳记下8:11),但士师平时的治理乏善可陈,亚比米勒甚至恶迹斑斑。作为拯救者(yāsha()的士师,由于被耶和华“兴起”而在战时有非凡业绩。
耶和华兴起士师的方式有三种:最多的是通过圣灵激励,“耶和华的灵降在(lābhesh)”(3:10,6:34,11:39)或“耶和华的灵感动(p(m)”(13:25)出现7次。每次都是士师克敌制胜的动力。第二种是耶和华使者显现,这是一个普通人转变(基甸)或成长(参孙)为士师的原因。第三种是托梦和解梦,只有一次(7:13—15)。通过这些方式,耶和华通过士师把以色列人一次又一次从外族统治和入侵中拯救出来。
(1)巴比伦人
“美索不达米亚王古珊利萨田”(3:8)即巴比伦的古珊王朝(1500—1200 BC)。[37]以色列人的罪恶招致巴比伦人的八年统治。耶和华“兴起一位拯救者救他们”,第一位士师是俄陀聂,他是约书亚时代和士师时代的中介。“耶和华的灵降在他身上”,他领导以色列军队赶走了巴比伦人。
(2)摩押人
以色列人因罪恶被摩押人统治18年。耶和华又拣选便雅悯支派的以笏为“拯救者”(3:15),以笏有勇有谋。他先只身冒险刺杀摩押王伊矶伦,然后带领军队打败群龙无首的敌军。以笏有便雅悯人左撇子(“左手便利”)的特性,他用左手拔出绑在右腿上剑,出其不意地刺进伊矶伦极其肥胖的肚腹中,一肘长的双面刃连剑把都刺进去了,一直穿透后背。以笏不慌不忙沿着暗道“凿石之地”撤离,到家乡吹角召集各支派,以色列人大败群龙无首的敌军,把摩押人赶了出去。
(3)迦南人
摩西之后第一个被称作先知的人是女先知(něbhiy(āh)底波拉(4:4),她是以法莲人,平时在棕树下行审判。在迦南人夏琐王耶宾大举入侵二十年之后,底波拉身为女人不能带兵打仗,于是召唤拿弗他利支派的巴拉,传达耶和华的话,指示他召集率领一万拿弗他利和西布伦支派士兵到他泊山谷集结待命。底波拉作了两个预言:耶和华必将把耶宾王将军西西拉的军队“交在你手中”(4:7),以及“耶和华要将西西拉交在一个妇人手里”(4:9)。巴拉以为这个妇人指底波拉,坚持要她陪同。事实完全证实了底波拉的预言,但这个妇人却不是底波拉。胜利后的“底波拉之歌”(5:2—32),是继摩西的“红海之歌”(出埃及记第15章)和临终之歌(申命记第32章)以后的第三首诗体先知启示,其中包含战斗的一些细节。
耶宾王拥有以色列人不能对付的铁车,多达900辆,这是他赖以统治的武装力量。他的将军西西拉率领的铁车队沿着他泊山谷的基顺河畔行军。耶和华使山洪暴发,“基顺古河把敌人冲没”(5:21),铁车陷在泥沼中动弹不得。埋伏在山上的以色列军冲下山谷,九百铁甲车队被杀得片甲不留。
西西拉只身落荒而逃,来到犹大旷野中“基尼人希百之妻雅亿的帐棚”。希百是摩西第二个妻子的家族。《民数记》说“摩西娶了古实女子为妻”(12:1),《士师记》开始说:“摩西的内兄是基尼人,他的子孙与犹大人一同离了棕树城,往亚拉得以南的犹大旷野去”(1:16)。这为近200年后的事件埋下伏笔。基尼人和夏琐人都是古实的后裔,因此“夏琐王耶宾与基尼人希百家和好”(4:17)。西西拉毫无戒心,以为在同族人家里可平安歇脚。雅亿假装热情:“请我主进来,不要惧怕”,又给盖被,又送食物,还答应在帐棚外站岗放哨。及至西西拉熟睡,雅亿用锤子把橛子,“把他的鬓角打破穿通”(5:26),直把鬓角钉在头卧的地上(4:21)。谁也没有想到,西西拉死在一个妇人手里的预言,不是他的敌人底波拉、而是他所信赖的雅亿付诸实现。对古代武士而言,被女人所杀是一种羞辱,如匪徒亚比米勒被一个妇人的磨石打破了脑袋,他要周围的人杀了他,“免得人议论我说:他为一个妇人所杀”(9:54)。前后交叉阅读圣经方式,让人欣赏神力不可思议。
(4)米甸人
以色列人因罪恶受到米甸人的7年入侵,这次灾难超过以前任何一次,随同米甸人入侵的东方游牧民族“像蝗虫那样多,人和骆驼无数”,“毁坏全地”,以色列人“极其穷乏(dālal)”。在以色列人生死存亡的关头,耶和华使者召唤基甸:“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6:12)。基甸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而他在“父家是至微小的”,他很自然地问耶和华使者:“主啊,我有何能拯救以色列人呢?”(15)
基甸是得圣灵启示最多的士师。耶和华给他5次启示和激励。第一次用神迹回应基甸“给我一个证据,使我知道与我说话的就是主”(6:17)的要求,激励他筑坛祭拜耶和华。第二次指示激励他“拆毁你父亲为巴力所筑的坛,砍下坛旁的木偶”(6:25)。第三次“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34),他召集本族本支派和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等支派的士兵。第四次行羊毛可干可湿的神迹,增加基甸的信心。第五次教基甸如何在3万多人中挑选出勇士:跪下舔水的离开,只剩下用手捧喝水的300人[38](7:5—7)。第五次用作梦和解梦(shebher)的对话,启发基甸攻入敌军帐幕的方法,300勇士手持燃烧瓶夜袭敌营,“耶和华使全营的人用刀互相击杀”(7:22)。300人击败12万敌人(8:10),杀死两个米甸国王(8:21)。“这样,米甸人被以色列人制伏了,不敢再抬头”(28)。
(5)亚扪人
非利士人和亚扪人侵入约旦东河岸,又过河侵扰西岸。在东岸那半个玛拿西支派基列族的耶弗他是“大能的勇士”,却因为是“妓女的儿子”(11:1),而被族人放逐。为了与亚扪人争战,他们请耶弗他回去“作领袖(rôsh)、作元帅(qātsîn)”(11:11)。耶弗他有耶和华把亚扪人“交给我”(11:9)的信心,他与基列族长老立下“有耶和华在你我中间作见证”(11:10)誓言。
耶弗他先派出使者驳斥亚扪人的领土要求。耶和华曾命令摩西不要占领亚扪人的地,“因我已将那地赐给罗得的子孙为业”(申命记2:19),以色列人在东岸征服亚摩利王西宏过去侵占“摩押的先王”的土地(民数记21:26),亚扪人却要求以色列人归还“从埃及上来的时候,占据我的城”[39](11:12)。使者先诉诸领土归属原则:“你的神基抹所赐你的地,你不是得为业吗?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面前所赶出的人,我们就得他的地”(11:24)。亚扪人崇拜的基抹(Chemosh)正是摩西当年禁止崇拜的巴力毗珥(民数记25:3)。摩押王巴勒当年雇用巴兰咒诅以色列人,设计引诱以色列人崇拜巴力毗珥(参阅本章3节9条)。使者追究亚扪历史责任:“难道你比摩押王西拨的儿子巴勒还强吗?”(11:25)使者又诉诸领土居住权原则:“在这三百年之内,你们为什么没有取回这些地方呢?”(11:26)使者最后诉诸“审判人的耶和华,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亚扪人中间判断是非”(11:27)。耶弗他的使者外交辞令义正词严,有理、有利、有节,堪称解决领土争端的谈判范文。
亚扪人拒绝撤军,耶弗他先礼而后兵,“耶和华的灵降在耶弗他身上”(11:29),“他就大大杀败他们”。“这样,亚扪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11:33)。
(6)非利士人
以色列人最强劲的敌人是非利士人,上帝赐予他们一个大力士。参孙父母是但支派的琐拉族人,一个“相貌如神使者”(13:6)的人应允赐给他们一个儿子,要求“这孩子一出胎就归神作拿细耳人”,赋予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人脱离非利士人的手”的使命(13:5);他们在磐石上向耶和华献燔祭,“耶和华的使者在坛上的火焰中也升上去了”(13:20),他们这才知道和他们说话的“神人”是耶和华的使者,给孩子起名叫参孙(Samson),意思是“太阳”(shemesh),取自底波拉的先知歌词:“愿爱你的人如日头出现,光辉烈烈!”(5:31)父母还愿把参孙献给耶和华作拿细耳人,“耶和华赐福给他”(13:24)。参孙力大无比,力量来自耶和华的灵,圣经三次记载“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sālach)参孙”(14:6,19,15:14),参孙就独自击杀成千上百的非利士人。参孙说:“我用驴腮骨杀人成堆,用驴腮骨杀了一千人”(15:16)。非利士人利用参孙贪恋女色的弱点制伏了他,自以为是“我们的神将我们的仇敌参孙交在我们手中”(16:23),要给他们的神大衮献祭,“赞美他们的神”(24)。耶和华给予参孙最后的力量,他双手抱住大衮神殿的两根柱子,“尽力屈身,房子倒塌”(16:30),与大衮神殿的祭拜者同归于尽。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的争夺,归根到底是耶和华与大衮之间的较量。直到大卫时期,大衮的偶像才被彻底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