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书结构
和其他先知书一样,《耶利米书》是“耶和华的话”的忠实记录。从“约西亚在位十三年”开始“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从“约雅敬在位的时候”直到“西底家在位的末年,就是十一年五月间耶路撒冷人被掳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也常临到耶利米”(3)。第1—35章是耶利米记录这一时期耶和华对他说的话,夹杂他的自述。从第36章开始,“文士巴录”记录耶利米口述的耶和华的话,“另外又添了许多相仿的话”(36:32)。巴录增添的话可读作耶利米传记。耶利米和巴录这两个人的手笔是相互参照的启示,两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上帝仆人的苦难:耶利米的自述向耶和华表露内心痛苦,而巴录增添的传记描写耶利米遭受的实际苦难。
《耶利米书》是耶利米的自述与巴录的笔录的合拢,内容不按时间顺序,有马索拉本的“长版本”和七十子译本的“短版本”的不同。这些都是被编辑的明显痕迹。我们现在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耶利米书》的编者肯定是耶利米或巴录,但我们不能否认编者忠于书中的默示。《耶利米书》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耶和华预言的真实可靠,因此,作者、笔录者和编者不是按照预言发生的顺序,而是按照预言实现的顺序来记述耶和华的启示。比如,第25、26两章关于犹大王室的预言被插在西底家时期的叙事背景中;而第45—51章关于审判外邦的默示尚未实现,因此置于结尾。总之,无论《耶利米书》的编辑,还是巴录的笔录,都不能动摇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全书内容是先知耶利米在耶路撒冷被毁过程中得到的启示和亲身经历的痛苦。
围绕苦难仆人的主题,全书可被分为下列五个部分:
(1)耶利米在约西亚时期得到的默示(1:14—6:30);
(2)耶利米在约雅敬时期传达的启示和为此遭到迫害(7:1—20:18;25:1—26:24;参照巴录书35:1—36:32;45:1—49:33);
(3)耶利米在西底家时期传达的启示和为此遭到迫害(21:1—24:10;27:1—34:22;参见巴录书37:1—38:28);
(4)耶路撒冷沦陷后耶利米被迫流亡埃及(巴录书39:1—44:30);
(5)犹大王国的终结(巴录书51:59—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