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书结构
《以赛亚书》和《申命记》一样,既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又立足现在、回顾过去、预言未来。两书都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结构。两书的区别在于风格和内容《以赛亚书》的风格是诗体、喻言和象征,而不像《申命记》那样以叙事和誓约为主。
研究者一般把《以赛亚书》第1—39章与第40—66章当作两大部分:前者处在亚哈斯和希西家时期的处境和事件之中,后者似乎是脱离具体处境的预言,甚至连先知的名字都没有。如果仅以这个和其他的理由,把这两部分归于不同时期的作者,如“以赛亚Ⅰ,Ⅱ或Ⅲ”,那不能成立。如果理解《以赛亚书》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结构,就可看出,前39章的历史启示中蕴含后27章的预言,而后27章中的预言可以、而且应该回溯到前39章记叙的人和事。
《以赛亚书》中有六个时间标记:第一,“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6:1),即公元前739年,以赛亚蒙召当先知;第二,“犹大王亚哈斯在位的时候,亚兰王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以色列王比加上来攻打耶路撒冷”(7:1),即公元前734年;第三,“亚哈斯王崩的那年”(14:28),即公元前710年,以赛亚受到耶和华惩罚和拯救列国的默示;第四,“希西家王十四年,亚述王西拿基立上来攻击犹大的一切坚固城”(35:1),即公元前701年;第五,“我凭公义兴起居鲁士,又要修直他一切道路。他必建造我的城,释放我被掳的民”(45:13),这一年是公元前539年;第六,“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雅各族中转离过犯的人那里”(59:20),这是指耶稣开启的新约时代。
按照《以赛亚书》中的时间标记,我们把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第1—6章)记录以赛亚最初所说的先知的话:谴责“犹大和耶路撒冷”(1:1,2:1)的罪恶,以色列人王国将要灭亡,上帝未来要在耶路撒冷统治万国;
第二部分(第7—12章)记录以赛亚在亚哈斯当王时得到的启示:“以马内利”和他自己的两个儿子这三个“兆头”预示以色列人“被掳”,“回归”和“与神同在”,耶和华利用亚述人为战争工具实现这三个“兆头”;
第三部分(第13—27章)记录以赛亚在希西家当王时得到的启示:宣告耶和华惩罚列国的计划,预告南国与埃及结盟将遭受惩罚;
第四部分(第28—39章)记录以赛亚在耶路撒冷保卫战期间得到的启示:南国终将因悖逆而灭亡,耶路撒冷的解救见证和预示耶和华未来更大拯救;
第五部分(第40—48章)记录以赛亚在希西家病愈之后得到的启示:预言耶和华将救赎被掳的以色列人回归的目的,通过膏立居鲁士实现这一救赎计划。
第六部分(第58—66章)记录以赛亚在玛拿西开始全面败坏南国时期得到的启示:预言上帝的苦难仆人和未来救赎主的来到,他将通过赎罪祭,达到上帝拯救人类和新的创世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