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罗门登基
立嗣是所有王朝的国之大事和隐患,人类历史上因立嗣之争而瓦解衰亡的王朝不胜枚举。大卫“寿数满足”(7:12)之际,也面临立嗣之争的危机。由于“大卫之约”的应许,大卫王朝得以避免其他古代王朝的厄运,所罗门通过合法程序接替王位。
(1)立嗣之争
《列王纪》开始说“大卫王年纪老迈”(1:1),靠童女亚比煞的“伺候”和“奉养”(2)来维持生命,王位继承问题已提上紧急日程。四王子亚多尼雅按次序(前三个王子已死)、按外貌(“他甚俊美”),似乎应是大卫王位继位者。亚多尼雅“自尊”为大地说“我必作王”,十分张扬地“为自己预备车辆、马兵,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列王纪上1:5)。大卫一方面惯纵(“他父亲素来没有使他忧闷”),另一方面稍微责备:“你是作什么呢?”(6)由于大卫态度暧昧,朝廷分为两派:元帅约押和祭司亚比亚他支持亚多尼雅,祭司撒督、先知拿单、示每,以及相当于副帅的比拿雅(撒母耳记下8:8,20:23)和“大卫的勇士”(gěbbārîm,“亲兵”),却“都不顺从亚多尼雅”(1:8)。圣经没有说反对派支持十王子所罗门,也没有记载大卫的表态,立嗣前景不甚明朗。
亚多尼雅先发制人,在耶路撒冷东南郊山谷的“琐希列磐石”召集众王子和除反对派外“所有作王臣仆的犹大人”,“宰了牛羊、肥犊”(1:9)。这显然不是一般的郊外野餐。“磐石”是立王仪式上“献燔祭和平安祭”的场所(士师记6:26,13:19;撒母耳记上6:15)。《列王纪》只提牛羊、肥犊等祭物,而不写祭礼,不承认这是一次正式、合法的祭礼。而后,先知拿单通报拔示巴说:“亚多尼雅作王了”(1:11),通报大卫说,现场的人高呼“愿亚多尼雅王万岁!”(1:25)这次祭礼显然是一次非正式的立王仪式,不啻是一场政变。
(2)大卫的决断
先知拿单向“所罗门的母亲拔示巴”面授机宜,要她提醒大卫曾“起誓”选定所罗门继承王位。拔示巴面谒大卫说:“我主啊,你曾向婢女指着耶和华你的神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1:17)。拿单接踵而来,使用先知的质询权,追问大卫三个问题:是否“果然应许亚多尼雅”继承王位(24)?是否知道亚多尼雅的立王仪式?如果知道,为什么“没有告诉仆人们”(27)。他们两人把双重义务加诸大卫:一是必须履行在耶和华起誓的承诺,二是必须尊重先知膏立君王的权利。
面临双重义务的神圣性,大卫两次“指着耶和华”起誓:“我指着救我性命脱离一切苦难、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既然指着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向你起誓说:‘你儿子所罗门必接续我作王,坐在我的位上。’我今日就必照这话而行”(1:29—30)。大卫的神圣誓言确定他的合法继承人是所罗门。大卫嘱咐“祭司撒督、先知拿单、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护送“我儿子所罗门骑我的骡子”,“送他下到基训”(1:32—33),举行膏立所罗门为王的仪式。基训是亚多尼雅拥护者聚集的山谷外的城市,在那里举行膏立仪式,一可以避免两派冲突,二能够让拥护亚多尼雅一派及时得到消息,瓦解他们的士气。
(3)所罗门登基的合法程序
所罗门骑上大卫的骡子,仅表明大卫选定他当继承人的意图。他需要经过先知、祭司、军队和民众4支力量参与的合法程序,才能成为正式君王。撒督和拿单的膏立,表明先知运动和祭司对所罗门的认可;比拿雅带领“基利提人、比利提人”(1:38)表明了军队的支持。膏立仪式上,民众高呼:“愿所罗门王万岁!”(1:39),“众民跟随他上来,且吹笛,大大欢呼,声音震地”(40)。先知史家继扫罗(撒母耳记上10:17—25)和大卫(撒母耳记下5:1—3)之后,第三次详细记载立王的合法程序。以后的合法君王也都如此产生,只是在非常时期才予以特别记载(如列王纪下11:12)。
亚多尼雅和他的拥护者听到所罗门正式登基的消息后,“就都惊惧,起来四散”(1:49)。危及大卫王朝的立嗣之争,顷刻化解。
耶和华在立嗣之争过程中没有显现,先知拿单的智慧和大卫的决断起决定性作用,但耶和华的影响处处存在:大卫3次指着耶和华之名起誓(1:17,29,30);比拿雅说所罗门继任是耶和华的“命定”(1:36),耶和华“与所罗门同在,使他的国位比我主大卫王的国位更大”(37);大卫最后赞颂耶和华使他“亲眼看见了”所罗门继任王位(1:48)。祭司作者明确地说,所罗门继任王位,出自耶和华的意志;因为承担建造圣殿使命的君王只能是“太平的人”,如“所罗门”名字所示(历代志22:8)。
(4)大卫的遗产
《列王纪》和《历代志》记载大卫遗嘱,都要求所罗门“谨守遵行”摩西律法(列王纪2:3,历代志11—12)。两书记载各有侧重点:一份是政治遗嘱,另一份是建造圣殿的遗嘱。
在政治遗嘱中,大卫嘱咐所罗门成为“刚强作大丈夫”(chǎzaq),这个词曾用于勇敢的战士(撒母耳记上4:9,下10:12),这里表示刚强的君王。
大卫以约押“杀了以色列的两个元帅”(列王纪上2:5)、示每曾“用狠毒的言语咒骂我”(8)等罪状,嘱咐所罗门诛杀两人。大卫翻历史旧账,是为了帮助巩固所罗门的政权。约押支持亚多尼雅,是掌握军队的实权派;示每是政治反对派,代表支持扫罗旧王朝的分裂势力。大卫曾经恩威并施地驾御他们,但缺乏权威的所罗门,只能借用历史罪状除去政敌。
大卫没有提到如何处置所罗门最大政敌亚多尼雅,亚多尼雅却自投罗网。他找到拔示巴说:“你知道国原是归我的,以色列众人也都仰望我作王。不料,国反归了我兄弟,因他得国是出乎耶和华”(2:15)。这段话一方面表明他不甘心失败,另一方面对耶和华的安排表示无奈;他请拔示巴代向所罗门说情,“将书念的女子亚比煞赐我为妻”(2:17),作为他失去王位的补偿。拔示巴以为这是“一件小事”(2:20),所罗门正确地看到此事非同小可,如果同意亚多尼雅的补偿要求,等于承认他索取的王权:“国原是归我的”;拔示巴为亚多尼雅求得亚比煞等于“为他求国”(2:22)。[38]所罗门果断决定处死亚多尼雅。亚多尼雅本可以保命,却“自己送命”,应验大卫之罪必遭“四倍”(撒母耳记下12:6)报应的先知诅咒。所罗门杀政敌约押和示每,罢免大祭司亚比亚他,牢牢坐稳王位。
大卫王朝有两处崇拜中心:基遍山上建有邱坛,放置摩西制造的“会幕”(历代志下1:3);耶路撒冷建有“帐幕”,存放约柜(1:4)。大卫嘱咐所罗门建造圣殿,把会幕和约柜“都搬进为耶和华名建造的殿里”(历代志上22:18)。为了建造“高大辉煌,使名誉荣耀传遍万国”的圣殿(22:4),大卫为所罗门留下大量金银财富和无数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