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智慧的类型
圣经中“智慧”(chokhěmāh)的意义极其广大,范围涵盖上帝和人。神的智慧包括创世和救赎,人的智慧有善有恶,可祸可福、亦生亦死。从来源上说,圣经“智慧文学”中既有神的智慧,也有人的智慧。人的智慧或源于神的智慧,或是从外邦人学来的智慧。神的智慧与外邦人智慧并不像上帝与偶像那样截然对立,而是交叉关系。即使在罪的奴役之下,外邦人的智慧仍然没有割断与神的智慧的联系。圣经“智慧文学”一方面显示耶和华智慧和赐予以色列人的天启智慧,另一方面对外邦人智慧加以去假存真的改造,从中吸收普遍适用的人生智慧;所罗门智慧是神的智慧、天启智慧和外邦人智慧的交汇。这四类智慧关系如下图所示。
注:箭头方向表示作用和影响
(1)耶和华的智慧
圣经不但说“智慧的能力属乎神”(但以理书2:20),而且明确地说耶和华就是智慧。《箴言》第8章的智慧颂叙述智慧的三个阶段。第一,创世之前:“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前,就有了我。从亘古,从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8:22—23);第二,上帝创世之时:“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30—31)。第三,贯穿拯救史全过程:“众子啊,现在要听从我,因为谨守我道的,便为有福”(32);“因为寻得我的,就寻得生命,也必蒙耶和华的恩惠。得罪我的,却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恶我的,都喜爱死亡”(8:35—36)。
天主教圣经《所罗门智慧篇》也说:“仁慈的上主!你用你的言语创作了一切,以你的智慧造了人”(9:1—2),智慧是上帝“造万物的技师”,“她是天主威能的气息……是天主美善的肖像。她虽是独一的(monogenēs),却无所不能;她虽恒存不变,却常使万物更新”(7:21,25—27)。
智慧的位格是“我”或“她”,智慧是“独一”的,是上帝的“气息”和“言语”,上帝的完美形象,她与上帝共同创世,有永恒不变和无所不能的能力。所有这一切都提示,“智慧”是圣灵和圣子的同义词。菲洛和基督教神学家把“智慧”等同于上帝之“道”或“独生子”。只是《旧约》中尚无明确的“圣子”位格,耶和华的智慧可被等同于他的灵,耶和华赐予人智慧,等于“将我的灵浇灌你们,将我的话指示你们”(1:23)。
如果说耶和华的智慧是圣灵,那么智慧的表现是聪明(bînāh),结果是知识(cheshěbôn),这三个术语在圣经中是同义词;比如,“耶和华以智慧立地,以聪明定天,以知识使深渊裂开,使天空滴下甘露”(3:19—20)。
耶和华的智慧不但创造、维系被造物,在世人中施行正义和拯救:“谨守我道的,便为有福。要听教训,就得智慧”(箴言8:32—33)。先知说:“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以赛亚书2:3)。“道”和“路”是两个概念。“道”(derekhě)是上帝之言,“路”()ōrekhě)是上帝对人的教诲。这里的“我们”并不局限于以色列人。以赛亚接着说:“他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2:4)。就是说,上帝之道是救赎人类的公正的智慧。
(2)天启智慧
所有人的智慧都来自神的智慧,但有两种不同的赐予显示方式:一是对拣选之人的特殊启示(revelatio specialis),二是对全人类的普遍启示(revelatio generalis)。[40]第一种是通过圣灵赐予的智慧;接受启示的人心存虔诚或敬畏,因此,圣经再三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诗篇111:10;箴言9:10,1:7)。摩西说:“凡耶和华赐他心里有智慧,而且受感前来作这工”(出埃及记36:2)。以赛亚也说明耶和华通过圣灵赐予人以智慧:“耶和华的灵必住在他身上,就是使他有智慧和聪明的灵、谋略和能力的灵、知识和敬畏耶和华的灵”(11:2)。圣灵使人热爱、追求智慧,因此,“智慧”说:“爱我的,我也爱他;恳切寻求我的,必寻得见”(箴言8:17)。“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有福”(3:13)。
上帝赋予以色列人的特殊启示是律法。摩西说:“这就是你们在万民眼前的智慧、聪明。他们听见这一切律例,必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申命记4:6)。但是,赐予律法不等于同时赐予智慧。《诗篇》中篇幅最长的第119首赞颂耶和华赐予的律法,同时不断祈求耶和华:“求你开我的眼睛,使我看出你律法中的奇妙”(18),“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训词,我就思想你的奇事”(27),“求你赐我悟性,我便遵守你的律法”(34),“求你叫真理的话总不离开我口,因我仰望你的典章”(43),“求你将精明和知识赐给我,因我信了你的命令”(66),“求你赐我悟性,可以学习你的命令”(73),“求你赐我悟性,我就活了”(144),“我向你呼吁,求你救我”(146),“耶和华啊,愿我的呼吁达到你面前,照你的话赐我悟性”(169)。这里的“悟性”(bînǎ)、“思想”、“精明”、“知识”、“真理”和“看”,都指智慧。耶和华既然已赐予以色列人律法,诗篇作者为什么还要祈求遵守律法的智慧呢?
摩西说明是否遵行律法的后果之后说:“看哪,我今日将生与福,死与祸,陈明在你面前”(申命记30:15);“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19)。从根本上说,从长远看,遵行律法是择趋利避害的智慧,因此《箴言》说:“智慧人的法则是生命的泉源”(13:14),“谨守律法的是智慧之子”(28:7)但是,人类没有关于自身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智慧,如果缺乏神所赐予的智慧,即使拥有律法,以色列人也不能作出生死、祸福的正确抉择,却要经常不断地违反律法;因此之故,诗篇作者祈求上帝额外赐予遵守律法的智慧。直到新约时代,上帝才答应了旧约先知的祈求。《旧约》中的天启智慧即《新约》中的圣灵,保罗说:“我们原晓得律法是属乎灵的,但我是属乎肉体的,是已经卖给罪了”(罗马书7:14)。可以说,耶稣基督的赎罪和福音最终成全了旧约的天启智慧。
(3)外邦人智慧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古王国时代,埃及人就创作箴言、寓言、诗歌等体裁,表达他们的智慧。[41]两河流域的智慧文学出现在公元前1500多年前。[42]公元前6世纪的《论语》和《老子》在内容和体裁上与西亚的智慧文学相似。圣经“智慧文学”吸收了中东地区的一些外邦人智慧。比如,约伯和他的四个对话者都是外邦人,《箴言》中引用的“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30:1)以及“利慕伊勒王的言语”(31:1),都来自外邦人智慧书。现代学者比较《箴言》22:17—24:22与埃及的《阿蒙摩波的智慧》(Wisdom of Amenemope),也发现很多相同的格言。[43]
外邦人虽然不知道上帝耶和华之名,却可以通过普遍启示,与以色列人共享智慧。“共享”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承认同一位上帝,也不是说,惟一上帝耶和华分别赐予不同的人类族群相同的智慧,而是说,只要人类运用上帝赐予他们的相同的能力,在相似的环境和条件下,即可获得相似的智慧。圣经不只包含神的智慧和天启智慧,也见证人类共享的智慧。[44]
首先,圣经见证人性是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和样式创造的,神的形象包含分辨善恶的能力。罪则是人性的堕落。原罪始于这样的欲望:“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世记3:5);“知道善恶”的第一个表现是人有羞耻之心。耶和华在人类始祖犯罪之后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3:22)。就是说,原罪并没有剥夺人辨别善恶的能力;人类从此运用自由选择的能力分辨善恶,从而能够在一定时间、范围里,在有限的程度上,维持社会道德和公正。
其次,大卫诗篇对上帝创世的颂扬,见证了人在自然界看到的上帝存在、权能和智慧。比如,“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他的量带通遍天下,他的言语传到地极”(19:1—4)。对19:3中“无言无语,也无声音可听”一句,巴特解释为对19:1—2的否定,意思是自然界本身不能显示上帝智慧;路德和加尔文等人解释为对19:3—4的加强,意思是自然界无不显示上帝智慧的言语和声音。联系大卫的其他诗篇,路德和加尔文的解释是正确的。大卫叙述大自然对上帝的赞扬,根本没有现代“自然神学”的意思,而是说天地万物运行显示了上帝创世的法则和秩序。比如,“耶和华我们的主阿,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你将你的荣耀彰显于天”(8:1);再如,“耶和华啊,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你的诚实存到万代。你坚定了地,地就长存。天地照你的安排存到今日,万物都是你的仆役”(119:89—91)。
再次,《诗篇》通过歌颂上帝在世间的权威,见证了社会历史中的上帝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比如,“神是全地之王,你们要用悟性歌颂”(47:7),“他用权能治理万民,直到永远。他的眼睛鉴察列邦”(66:7),“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正直判断万民”(19:8)。先知书中也见证说:“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将智慧赐予智慧人,将知识赐给聪明人”(但以理书2:21)。
新约时代,保罗也给出这三项见证:上帝在大自然(罗马书1:20)、人类良心(2:14—15)和社会历史(使徒行传17:25—28)中的工作,乃是赐予全人类普遍启示。
圣经也有人类智慧堕落的反见证[45](counter testimony);就是说,人的智慧虽然来自神的智慧,但在罪的奴役之下,人的身心全然败坏,人的智慧反倒成为他们自以为是、自以为义的骄傲“资本”,成为他们与上帝分庭抗礼的根据和理由,甚至否认神的存在。耶和华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耶利米书9:23),人“因智慧夸口”陷入理性骄傲,最后堕落为“有智慧行恶,没有知识行善”的“愚顽”(耶利米书4:22)。“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诗篇14:1),“恶人的罪过,在他心里说:‘我眼中不怕神。’……他与智慧善行,已经断绝”(36:1,3)。针对否认神、不畏惧神的愚顽,先知宣称:“他们智慧人的智慧必然消灭;聪明人的聪明必然隐蔽”(以赛亚书29:14)。
《箴言》作者叙述了“智慧主妇”和“愚昧的妇人”都招呼人说:“谁是愚蒙人,可以转到这里来!”“智慧主妇”要人“舍弃愚蒙,就得存活,并要走光明的道”;“愚昧的妇人”却要人用“阴魂”把人引向“阴间的深处”(9:4—18)。这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说明,虽然人皆有罪,都是愚蒙人,但人可以选择:舍弃还是听从愚昧。这是人心的善恶选择,在祸与福、光明与黑暗、生与死之间作自由选择。人虽然仍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但在罪的奴役下,颠倒善恶是非,“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以苦为甜、以甜为苦”(以赛亚书5:20)。在罪的条件下,只有奴役,没有自由;“自以为有智慧、自看为通达”,实际上只有蒙昧和愚顽。
(4)所罗门智慧
根据圣经的历史记载,所罗门智慧“胜过以斯拉人以探,并玛曷的儿子希幔、甲各、达大的智慧”(列王纪上4:31),以探和希幔分别是《诗篇》第89和88首的作者,这四人都是犹大儿子谢拉的后裔(历代志上2:6);“玛曷”(māchôl)的意思是舞蹈,他们的父辈可能是宫廷舞师,以一职业命名,他们在宫廷作诗吟唱。古代智慧人往往是吟唱诗人,以色列人也是如此。《箴言》记载“雅基的儿子亚古珥的言语”(30:1),以问答形式开始。所罗门与宫中有智慧的人切磋商量,或“胜过”他们,或收录他们的“真言”(30:1)。确切地说,所罗门智慧不属于任何一个作者,而是代表以色列人智慧结晶的类型。这一类型的智慧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所罗门智慧直接来自上帝的赐予。所罗门祈求耶和华赐予他智慧,“所罗门因为求这事,就蒙主喜悦”,耶和华赐予他的“聪明智慧”独一无二:“你以前没有像你的,在你以后也没有像你的”(列王纪上3:5—12)。第二,“所罗门的智慧超过东方人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他的智慧胜过万人……他的名声传扬在四围的列国”(4:30—31)。这是说所罗门智慧高于外邦人智慧。第三,所罗门智慧得到外邦人的认可和佩服,“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神赐给他智慧的话”(10:24)。示巴女王是列王中的一个实例,她说:“常侍立在你前面听你智慧的话是有福的。耶和华你的神是应当称颂的”(10:8—9)。第四,所罗门智慧是与外邦人共享的神的智慧;他在圣殿中为外邦人祈祷,祈求上帝“照着外邦人所祈求的而行,使天下万民都认识你的名,敬畏你像你的民以色列一样”(9:43)。共享智慧意味双向交流:外邦人接受所罗门智慧的话,所罗门智慧中有从外邦人学来的箴言和教诲。
第一、三两个特点与神的智慧和天启智慧相关,第二、四两个特点与天启智慧和外邦人智慧相关。所罗门智慧有建构和解构两个相反的方向:《箴言》和《雅歌》结合天启智慧和外邦人智慧,构造高于外邦人智慧的、普世的人生智慧;而《传道书》则用神的智慧和天启智慧,解构外邦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