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应许之地的经过和教训

2.进入应许之地的经过和教训

第一次演讲回顾第一代人未能进入、而第二代人顺利进入约旦河东岸的经过,说明是否服从耶和华意愿,决定着以色列人能否得到应许之地的成败,分五个部分。

(1)失败教训(1:2—46)

38年前,摩西按照耶和华指示,把以色列人带到加低斯巴尼亚(即加低斯),指着对面的土地说:“看哪,耶和华你的神已将那地摆在你面前,你要照耶和华你列祖的神所说的上去得那地为业,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1:21)。但是,以色列人却临阵畏缩不前,即使见过耶和华在埃及和旷野所行神迹的护佑,还是不信耶和华将为他们战胜敌人。耶和华“发怒起誓”,咒诅“这恶世代的人,连一个也不得见我起誓应许赐给你们列祖的美地”(35)。连摩西也被他们的罪恶所连累,不得进入应许之地(37)。以色列人不服耶和华的判决,仓皇冒犯迦南地,被亚摩利人杀退。第一代以色列人不得不在旷野“绕行了许多日子”(2:1)。

(2)向东岸进发途中受到教育

直到绕行的“日子够了”,以色列人听从耶和华指示北行,沿途经过“弟兄以扫的子孙”的边境(2:4),穿过摩押人(9)和亚扪人(19)的境界。耶和华指示以色列人不许侵扰他们,因为他们居住地是耶和华赐予以扫子孙和罗得子孙的产业。由于耶和华的赐福,他们夺取了何利人、以米人和利乏音人等原住民的土地,这些原住民“像亚衲人”那样身材高大,但被耶和华所“除灭”。以色列人沿途受到的教育是,作为亚伯拉罕的子孙,他们也得到耶和华的赐福,除灭他们所畏惧的“亚衲人”那样的迦南居民。

(3)成功夺取东岸应许之地(2:26—3:29)

以色列人原来只打算和睦地通过亚摩利人西宏王的领地进入约旦河西岸,但东岸也是应许之地,因此“耶和华你的神使他心中刚硬,性情顽梗,为要将他交在你手中”(30)。西宏王主动攻击以色列人自取灭亡。

巴珊王噩出兵攻击以色列人,同样自取灭亡,因为“耶和华我们的神也将巴珊王噩和他的众民,都交在我们手中”(3:3)。摩西讲演时,以色列人已经得到两个亚摩利人王国的全部城邑,巴珊王国就有60座,控制了南起亚嫩谷、北到黑门山约旦河东岸土地,西边以雅博河为界,与亚扪人为邻(3:16)。

(4)以色列人胜利的原因(4:1—8)

如果问耶和华为什么护佑以色列人而除灭亚摩利人呢?一方面,以色列人“亲眼看见”的教训是,亚摩利人因崇拜偶像而灭亡,“凡随从巴力毗珥的人,耶和华你们的神都从你们中间除灭了”(4:3)。另一方面,以色列人的胜利向万民见证了他们独有的律法,使他们“在万民眼前的智慧”,万民将羡慕他们说:“这大国的人真是有智慧、有聪明”(4:6);以色列人因合约而得到万民从没有的耶和华同在的恩典:“哪一大国的人有神与他们相近,像耶和华我们的神、在我们求告他的时候与我们相近呢?”(7)

以色列人受到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正面教育是,“现在我所教训你们的律例、典章,你们要听从遵行,好叫你们存活,得以进入耶和华你们列祖之神所赐给你们的地,承受为业”(4:1);反面教训是,今后崇拜偶像,“你们不能在那地上长久,必尽行除灭”(4:26)。

(5)总结(4:9—48)

摩西要求以色列人世代牢记正反两方面教育:“谨慎,殷勤保守你的心灵,免得忘记你亲眼所看见的事,又免得你一生这事离开你的心,总要传给你的子子孙孙”(4:9)。为此目的,摩西用“过去—现在—未来”的叙事,总结合约的主旨和要义。

过去的叙事回顾合约历史。耶和华在何烈山即西奈山赐予十诫的可畏(4:11—14),以及“因他爱你的列祖,所以拣选他们的后裔,用大能亲自领你出了埃及”(4:37)的历史。以色列人亲眼见到“自神造人在世以来”天下万民闻所未闻的“试验、神迹、奇事、争战、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并大可畏的事”(32—34),证明了耶和华一神论的两条核心原则:第一,“惟有耶和华他是神,除他以外,再无别神”(4:35);第二,“耶和华你的神乃是烈火,是忌邪的神”(24)。禁止制作和崇拜偶像,乃是十诫的核心,耶和华子民的绝对义务(23)。

未来的叙事预见以色列人或因罪性不改,“败坏自己,雕刻偶像”(4:16);或因受迦南恶俗影响,“你们在那地住久了,生子生孙,就雕刻偶像”(25)。无论如何,以色列人崇拜偶像都是罪恶昭彰的背叛,将为此在应许之地“速速灭尽”(26),“分散在万民中”(27)。患难之中,以色列人“必归回耶和华你神,听从他的话”(4:30);耶和华“是有怜悯的神”,“他总不撇下你、不灭绝你,也不忘记他起誓与你列祖所立的约”(4:31)。

现在的叙事回到讲演开始的现场,是今日的“晓谕”(4:40):设立逃城的规定,告知以色列人如今得到的土地。

摩西第一次讲演的总结是明确的耶和华一神论启示。以后各次讲演还要反复强调,使得《申命记》成为不朽的传世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