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华仆人出场(49:1—13)

7.耶和华仆人出场(49:1—13)

先知书中的上帝之言和先知的话往往不分你我,圣灵默示表达为先知的独白;在没有默示情况下,如果先知不理解上帝之言,可向上帝表达自己的询问、请示、困惑,乃至质疑、不满,如摩西和约拿那样。《以赛亚书》前48章,除第6章中的对话和第40—48章中的辩论,主要是圣灵默示的独白。后16章(第49—66章)把旧约先知启示推向高潮,如果说这部分的主题是“仆人之歌”,那么其文体不是文学诗歌,而是耶和华与他的仆人之间的问答对话。而且,耶和华的仆人不是一位,而是两位:一位是以色列仆人,另一位是匿名者,肩负苦难和荣耀、仆人与救主于一身。

对话一开始,以色列仆人说:“自我出胎,耶和华就选召我”(1),为使耶和华“得荣耀”(3)。“我”承认未能完成这一任务:“我劳碌是徒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4)。这句话回应以赛亚早些时候所说:“我们也曾怀孕疼痛,所产的竟像风一样。我们在地上未曾行什么拯救的事,世上的居民也未曾败落”(26:18)。就是说,以色列仆人既未使他的同胞们遵守合约,因而没有为其他民族树立好榜样,致使“世上的居民”犯罪愈加猖獗。“然而”,以色列仆人坚信,“我的希望必在耶和华那里”(4)。

接着,另一位仆人出场。他说:“耶和华从我出胎,造就我作他的仆人”(5)。“我”将完成以色列仆人未竟的事,因为“我”与主耶和华的关系更加亲密:“原来耶和华看我为尊贵”;“我”比以色列仆人有更大权能:“我的神也成为我的力量”(5)。

49:6—13中这位仆人转达耶和华的话,把42:1—7中耶和华赋予他的仆人的使命落实在自己身上。概括地说,耶和华赋予这位仆人五项任务。第一,他要“使雅各众支派复兴”;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他要“作外邦人的光”(42:6,49:6),“作众民的约”(42:6,49:8);第三,他要“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49:6),以至于“这些从远方来,这些从北方、从西方来,这些从秦国(sînîm)来”[39](49:12)的,都来奔向他;第四,他用和平方式征服反对者:他“不喧嚷,不扬声,也不使街上听见他的声音”(42:2);更有甚者,他“被人所藐视、本国所憎恶、官长所虐待”,但到最后,“君王要看见就站起,首领也要下拜”(49:7)。第五,他要荣耀“创造诸天,铺张穹苍,将地和地所出的一并铺开,赐气息给地上的众人,又赐灵性给行在其上之人的神耶和华”(42:5),新天新地将欢呼他所完成的耶和华的救赎使命:“诸天哪,应当欢呼!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因为耶和华已经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怜恤他困苦之民”(49:13)。

这一位耶和华仆人刚出场就成为全部对话的纽带和关键:耶和华的话从他的口而出,他的话和耶和华的话彼此呼应;他一方面回答以色列仆人的问题,另一方面回应耶和华赋予他的救赎使命。这些把旧约启示和预言推向高潮的对话有三个特别之处:第一,问答对话的三方没有彼此反对或不同的观点,而表达出共同和一致的启示与预言;第二,问答对话三方的差别在于耶和华、他的匿名仆人和以色列仆人的“位格”不同。圣经中没有“位格”概念,但可用人称代词表示位格。在对话中,有时耶和华的“我”对未来仆人的“你”或“你们”说话,论及以色列仆人的“他”及其代表或“他们”;有时那位匿名仆人的“我”对主耶和华的“你”说话,论及以色列仆人的“他”及其代表的“他们”;有时以色列仆人的“我”及其代表“我们”对耶和华说话,论及那位未来仆人的“他”。第三,最重要的是,这三位对话围绕那位匿名仆人展开,显示他的特征和事工。这位仆人将历经苦难和耻辱,被人残害,同时是未来的弥赛亚和救赎主。一言以蔽之,对话中的启示和预言毫无悬念地指向《新约》中的基督。根据人称代词的转换,我们可以辨别出围绕这位匿名仆人即未来弥赛亚而展开的上帝救赎途径、步骤和结局的三轮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