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有新的救赎主(第55—62章)?
苦难仆人承受耻辱,为什么能够荣耀耶和华?耶和华为什么要高举他,使他成为新的救赎主?第二轮对话回答这些问题。
(1)耶和华如是说
耶和华确认那位苦难仆人传达他所说的话,对以色列仆人说:“你们当就近我来,侧耳而听,就必得活。我必与你们立永约,就是应许大卫那可靠的恩典。我已立他作万民的见证,为万民的君王和司令。你素不认识的国民,你也必召来;素不认识你的国民,也必向你奔跑,都因耶和华你的神以色列的圣者,因为他已经荣耀你”(55:3—5)。耶和华立他的那位仆人为王。虽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8),耶和华还是耐心地向以色列仆人解释为什么要立那位苦难仆人为万民之王的理由。概括地说,理由有三:第一,只是因为他的公义和救恩,被拣选的人才能得到上帝应许的赐福,“你们必欢欢喜喜而出来,平平安安蒙引导”(55:12);第二,只是通过他的谦卑和顺从的榜样,外邦人才能被聚集在以色列神的名下,“要作他的仆人”(56:6)。第三,只有通过他的赎罪,才能唤起罪人的悔改之心,“使谦卑人的灵苏醒,也使痛悔人的心苏醒”(57:15)。耶和华嘱咐以色列仆人:“你们修筑修筑,预备道路,将绊脚石从我百姓的路中除掉”(57:14),要求他们“大声喊叫”,“向我百姓说明他们的过犯,向雅各家说明他们的罪恶”(58:1)。
(2)以色列仆人如是说
面对耶和华对以色列人罪恶的谴责,以色列仆人承认,以色列人受到公正的惩罚:“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59:2)。他们认识到以色列人中没有一个“公正”和“诚实”的人(4),“公平离我们远,公义追不上我们”(9);以色列人陷入深重罪孽而不能自救:“过犯与我们同在。至于我们的罪孽,我们都知道”(12)。然而,知罪而无力悔改,以色列仆人祈求耶和华拯救他们。
他们预言耶和华拯救的两种方式:一是公义的惩罚:“他必按人的行为施报,恼怒他的敌人,报复他的仇敌”(18);二是慈爱的救赎:“必有一位救赎主来到锡安、雅各族中转离过犯的人那里”(20)。后者的拯救尤其重要。此时的以色列仆人登上旧约先知启示的顶巅,高屋建瓴地指示新约时代的来临:“至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加给你的灵,传给你的话,必不离你的口,也不离你后裔与你后裔之后裔的口,从今直到永远”(21)。“他们”指真以色列人,“你”指将来到锡安的那位救赎主,“你后裔”包括外邦人之内。以色列仆人最后强调说:“这是耶和华说的”(21)。的确,除非受圣灵默示,没有一个先知能够如此准确地预知新约时代的特点。
(3)耶和华如是说
耶和华如同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他引导以色列仆人道出对未来救赎主的盼望,继而肯定他们的盼望,确认这位救赎主的到来:“兴起,发光!因为你的光已经来到,耶和华的荣耀发现照耀你”(60:1)。他之所以兴起发光,因为耶和华业已指定那位仆人“作外邦人的光”(42:6,49:6);耶和华再次确认:“万国要来就你的光,君王要来就你发现的光辉”(60:3)。耶和华用世界各国归于他的子女、财物、交通用具和祭品,显示他的荣耀,其中“示巴的众人都必来到;要奉上黄金乳香”(6)一句,是指着耶稣诞生所说的预言(马太福音2:11)。
如此荣耀的救赎主不是未知之神,恰恰是在第一轮对话中出场的那位受难仆人:以色列仆人曾预言:“他被藐视,被人厌弃”(53:3);现在耶和华宣布:“藐视你的,都要在你脚下跪”(60:14),“你虽然被撇弃、被厌恶,甚至无人经过,我却使你变为永远的荣华,成为累代的喜乐”(15);以色列仆人曾经以为“他被神击打苦待了”(53:4);现在耶和华回应说:“我曾发怒击打你,现今却施恩怜恤你”(60:10),“素来苦待你的,他的子孙都必屈身来就你”(14)。
未来救赎主既是地上万国的君王,他统治的正当性和权能必定来自耶和华。耶和华赐予他的王国全然公义:“我要拿金子代替铜,拿银子代替铁,拿铜代替木头,拿铁代替石头;并要以和平为你的官长,以公义为你的监督”(60:17)。“金”、“银”、“铜”、“铁”、“木”和“石”代表价值的等级,未来王国的价值观上升一等,“和平”和“公义”成为普世(“你的”)价值的裁判(“官长”)和标准(“监督”);世上(“你的”)居民都成为义人,永远得地为业(21)。耶和华也赐予他无与伦比的权能:“哪一邦哪一国不侍奉你,就必灭亡,也必全然荒废”(12);反之,“小的族要加增千倍,微弱的国必成为强盛”(22)。不要以为这些话只是乌托邦,耶稣基督之后大国灭亡、小国兴起的世界历史,正是“我耶和华要按定期速成”的事情(22)。
(4)弥赛亚如是说
以色列仆人盼望和耶和华召唤的未来君王终于出场:“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61:1)。“耶和华的灵”和“耶和华的膏立”是弥赛亚的公义、统治和权能的来源。弥赛亚根本不是强者之王或什么“权力意志”的化身;相反,他是世上“谦卑的人”、“伤心的人”、“被掳的”和“被囚的”人的弥赛亚,这也是为什么他首先要作苦难仆人的原因所在。上帝救赎的逻辑是,只有谦卑的人能够教导谦卑的人,只有受难的人能够解救苦难的人,只有先当绝对顺从耶和华的仆人,才能被耶和华膏立为万邦之王。
弥赛亚要“安慰一切悲哀的人”(2),首先安慰“锡安悲哀的人”(3)。回应以色列仆人的盼望,弥赛亚应许用“喜乐”和“赞美”来代替“忧伤之灵”(3),用“公平树”来“修造已久的荒场”(4)。弥赛亚对锡安的赐福,有境内和境外这两个空间维度,以及长远和现在这两个时间维度。无论外邦或境内,都是弥赛亚救赎的场所。这意味着,以色列人在外邦将“得加倍的好处”(7),在境内也“得加倍的产业”(7)。
无论未来和现在,都是弥赛亚实现耶和华救赎计划的过程。耶和华和弥赛亚在历史中交互作用。以色列仆人在对话开始时表达对耶和华的“报答”和“我的神”的“赏赐”的希望(49:4);弥赛亚现在告诉他们:“你的拯救者来到,他的赏赐在他那里,他的报应在他面前”(62:11)。我们看到,第49—62章的两轮对话一气呵成,首尾呼应,还能说这些篇章是不同作者写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