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赎罪的逾越节
第十灾不但达到了迫使法老同意以色列人离开和知道耶和华的威力的目的,而且使以色列人知道耶和华是救赎他们的神。“救赎”(gā)al)本是一个法律术语,意思是用金钱“赎回”(pādhāh)奴隶,恢复他们的自由民身份。比如,如果主人不喜欢婢女,“就要许她赎身”(21:8)。耶和华把以色列人解救出埃及不是社会政治意义的解放奴隶,而是拯救史上的救赎。耶和华吩咐摩西对法老说:“以色列人是我的儿子,我的长子。我对你说过,容我的儿子去,好侍奉我”(4:23)。“长子”(běkhôr)是继承父亲产业的人,耶和华赎回沦为法老的奴仆的以色列人,让他们继承和侍奉自己的上帝之民。
在《创世记》中,“救赎”这个关键词只使用过一次:雅各临死之前称保护他的神为“救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使者”(48:16)。“救赎”在《出埃及记》中再次出现不是偶然的,它用来表示耶和华实现对雅各的应许,把他的后裔以色列人带回到应许之地迦南去崇拜耶和华。
救赎要付给主人赎价。以色列人的主从来就是耶和华,非法占有他们的法老必须向耶和华付出赎价,这就是耶和华为什么“把埃及地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击杀了”(12:12)。但是,以色列人在埃及不认识耶和华的名,他们在400年间曾崇拜其他神,他们也要从罪中被赎出,也应像埃及人那样,把“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作为赎价,付给耶和华。这就是耶和华为什么说:“以色列中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13:2)。差别在于,埃及人的赎价是不情愿被耶和华取走的带罪之物,而以色列人的赎价是主动献给耶和华的圣洁之物。
耶和华的“逾越”区分出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赎价。耶和华命令以色列人:在那天晚上,每家宰杀一只羔羊,把羔羊血涂在门框上和门楣上,合家当晚把羔羊吃了。羔羊的血有三项功能:第一,避免家中灾祸:耶和华“这血要在你们所住的房屋上作记号,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我击杀埃及地头生的时候,灾殃必不临到你们身上灭你们”(13:13);第二,平息耶和华的忿怒:“不容灭命的进你们的房屋,击杀你们”(13:23);第三,羔羊为以色列人赎罪:“用羊羔代赎”,“凡你儿子中头生的都要赎出来”(13:13)。
逾越节是“以色列众人世世代代该谨守”的定例(12:42)。“献给耶和华逾越节的祭”(27),纪念的是耶和华领他们出埃及前夜的救赎行动。逾越节从预备到宰吃羔羊共七天(12:3,6);逾越节之夜之后“吃无酵饼七日”,是谓无酵节(13:6)。耶和华规定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安息日纪念上帝的创世,而逾越节和无酵节纪念上帝的救赎。但是,逾越节的礼仪不能为人赎罪,上帝派遣长子耶稣,作为逾越节的羔羊,在十字架上为人类赎罪,三天后复活,开创了上帝与人和解的新约时代。上帝救赎的行动,贯穿在逾越节和复活节之间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