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锡安神权

3.锡安神权

“锡安”不只是反偶像崇拜的一个象征符号,锡安也是“大卫之约”的实地见证,它是耶和华与大卫立约的王宫所在地,也是耶和华允许建造的圣殿所在地。大卫传达耶和华的话:“我已经立我的君在锡安我的圣山上了”(2:6)。

但是,大卫不以锡安的君主自居,反之,“应当歌颂居锡安的耶和华”(9:11);锡安不因大卫王国的首都而荣耀,相反,“从全美的锡安中,神已经发光了”(50:2)。大卫的王国不是神权国家,惟一神权是耶和华的统治;但锡安是耶和华统治世界的中心,是地上可见的上帝之国。大卫诗篇对锡安的赞颂是对耶和华独一无二的神权的崇拜,如“耶和华在锡安为大,他超乎万民之上”(99:2),“愿造天地的耶和华,从锡安赐福给你们”(134:3),“锡安哪,你的神要作王,直到万代”(146:10)。

132首歌颂“耶和华拣选了锡安”(13)。“锡安”是地上王国的榜样,那里的民众得到耶和华祝福:“我要使其中的粮食丰满,使其中的穷人饱足”(15)。“穷人”(ebhěyôn)和“粮食”(lechem)象征精神的哺育(参见玛拉基书3:10,约翰福音6:33)。上帝祝福说:“我要使祭司披上救恩,圣民大声欢呼”(16)。“圣民”(chāsîdh)原指利未人,这里泛指“祭司的国度”的以色列人,他们“披上救恩”,“大声欢呼(rānān)”上帝恩典。

锡安神权并不是庇护以色列人的特权。大卫问:“谁能住在你的圣山?”(15:1)答案:“就是行为正直,作事公义,心里说实话的人”(1)。大卫祈求耶和华向以色列人“施行拯救”:“愿他从圣所救助你,从锡安坚固你”(20:20)。他指出大卫王国与外邦王国的根本差别:“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他们都屈身仆倒;我们却起来,立得正直”(7—8)。

后来的犹大国效仿外邦的偶像崇拜,取消以色列王国与外邦王国的差别;即使锡安神权也不能挽救耶路撒冷和圣殿的毁灭。被掳时的以色列人于是悔过自新,恳求耶和华把他们“带回锡安”(126:1)。圣经批评者混淆大卫颂歌与被掳时期哀歌的区别,认为锡安诗歌全是被掳时期作品,反映不复存在的“王室理想”(royal ideal)。[23]这种解释本末倒置,因为只有“大卫之约”中锡安王权的先在,然后才有恢复大卫王室的理想。[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