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第二圣殿的理由——《撒迦利亚书》1—6章释义

4.建造第二圣殿的理由——《撒迦利亚书》1—6章释义

《撒迦利亚书》记载“大流士王第二年八月”(1:1)即公元前520年10月,大流士第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即519年2月15日,以及大流士王第四年九月初四日(7:1)即518年12月7日,耶和华“临到撒迦利亚”的话。一般认为,《撒迦利亚书》前8章和后6章是独立两部分,分歧在于这两部分是否同一作者所写。[37]按照历史启示法进行解释,《撒迦利亚书》和《哈该书》一样,主题围绕第二圣殿开展:前6章记录的两次话用异象说明建造第二圣殿的理由;而后8章预告第二圣殿的结局。两部分主题的一致性表明此书是建造第二圣殿期间一人的作品,没有理由怀疑作者就是祭司出身的“先知撒迦利亚”(1:1)在圣殿建成前后两个时期所写。我们先来看他在圣殿建造期间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建造圣殿是需要理由的。所罗门建造圣殿,得到耶和华的同意:因为所罗门不是流人血的战士(历代志上28:3),圣殿披戴上帝之名的荣耀(列王纪上8:11),上帝垂听圣殿中人的祈祷(8:30),以色列人在此认罪得赦免(35),外邦人在此认识耶和华之名(43)。总之,所罗门圣殿是大卫之约的记号(参阅第3章7节2、3条)。分裂时代的以色列人忘记这些理由,他们以为圣殿是上帝的住所,只要到圣殿频繁献祭便可得到上帝护佑,上帝不会让外邦人亵渎圣殿,耶路撒冷永远平安。先知们不断反对这些误解:上帝不接受没有悔改之心的献祭(以赛亚书1:11,等),因以色列崇拜偶像的罪恶,圣灵离开圣殿(以西结书10:19,等),耶和华弃绝耶路撒冷(9:9,等),任凭外邦人亵渎和毁灭圣殿(9:7,等)。

被掳时期的祭司祈求恢复圣殿的荣耀。但是,为什么需要建造第二圣殿?或者反过来问,先知所说上帝离弃圣殿的那些理由是否依然有效?这是祭司时代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撒迦利亚书》第1—6章中的8个异象的意义即在回答这一问题。

(1)“四匹马”

异象中的红马和黄马、白马象征战争、灾祸和权力(启示录6:2—8)。骑在红马上的人象征耶和华使者已经息怒,“站在番石榴树中间”(1:8),他差遣的红马和黄马、白马“遍地走来走去,见全地都安息平静”(11)。这是大流士一世平定天下的景象。先知预言70年的灾祸从586年开始,到大流士一世第二年即519年即将期满,“所以耶和华如此说:‘现今我回到耶路撒冷,仍施怜悯。我的殿必重建在其中,准绳必拉在耶路撒冷之上’”(16)。耶和华返回耶路撒冷施行公义审判,这是重建圣殿的第一个理由。

(2)“四角”和“四个匠人”

这一异象是上帝对掳掠、驱散以色列人的四方敌人的审判。“四角”象征侵扰以色列的列国,他们虽然执行上帝惩罚以色列的意愿,但“加害过分”(15)。“四个匠人”(20)象征“剩余之民”,他们要“威吓列国,打掉他们的角”(21)。就是说,建造圣殿是对列国偶像崇拜习俗的威慑和压抑,这是重建圣殿的第二个理由。

(3)“准绳”

一个人拿准绳量耶路撒冷的异象预示耶路撒冷的繁荣,表明“耶和华必收回犹大作他圣地的份,也必再拣选耶路撒冷”(2:12),以达到“许多国归附耶和华,作我的子民”(11)和“凡有血气的都当在耶和华面前静默无声”(13)的目的。就是说,普世拯救是重建圣殿的第三个理由。

(4)撒旦在耶和华面前与约书亚作对

撒旦是世间恶俗的象征,它或污染祭司的圣洁,或亵渎祭司的圣名。耶和华主持正义,责备“撒旦”不该与大祭司作对,肯定大祭司是“从火中抽出来的一根柴”(3:2),即经过毁灭耶路撒冷烈火考验的剩余之民。“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3)象征被污染的祭司阶层,耶和华使祭司“脱离罪孽”,“穿上华美的衣服”(4),戴上“洁净的冠冕”。

这一异象象征大祭司得到上帝信任和恩宠,但不只是要恢复祭司制度,而是要重新任命大祭司。大祭司约书亚只是“作预兆的”,真正的大祭司从“我仆人大卫的苗裔发出”(8),他是上帝“在约书亚面前所立的石头”,“我要亲自雕刻这石头,并要在一日之间除掉这地的罪孽”(9)。这些启示的意义只是在《新约》中才被揭开:耶稣是“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的大祭司(希伯来书2:17),也是被人所弃的石头,但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马太福音21:42),“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3:9)。联系《新约》显明的意义,可知《撒迦利亚书》把保存大祭司、以任命基督作未来大祭司作为重建圣殿的第四个理由。

(5)“金灯台和两棵橄榄树”

这一异象意义也有待《新约》的揭示。金灯台象征教会(启示录1:20),而两棵橄榄树象征“两个受膏者”(4:14),指所罗巴伯和约书亚。联系《新约》显明的意义,可知《撒迦利亚书》所说重建圣殿的第五个理由是,第二圣殿将成为教会的发源地,基督和大祭司在此合二为一。

(6)“飞行书卷”

“书卷”(sēpher,5:1)象征《旧约》。第二圣殿是学习、宣讲和实践《旧约》的中心,其中的审判和咒诅从这里“发出行在遍地上”(5:3)。《旧约》的保存和传播是重建圣殿的第六个理由。

(7)“量器中妇人”

“罪恶”(rishā)是阴性名词,故用“妇人”象征其意义(5:8)。“量器”有两个象征意义:第一,罪恶的容器,第二圣殿后来也堕落为“贼窝”(马太福音21:13);第二,对罪恶的衡量和裁决,如耶稣所说:“人指着殿起誓,就是指着殿和那住在殿里的起誓”(23:21)。两个妇人飞起、把量器抬到“示拿地”的异象,象征第二圣殿的罪恶向外邦王国(罗马)传播。显明和衡量罪恶是第二圣殿存在的第七个理由。

(8)“四辆马车”

这一异象象征“从普天下的主面前出来”的“天的四风”(6:5),而“天风”象征圣灵。拉马车的四匹马与第一个异象中的马没有对应关系,因为两个异象象征不同时期:一是大流士统一天下,一是福音传播天下,两者有不可比拟的天壤之别。

耶和华再次提到大祭司约书亚戴金银冠冕(6:11)和“大卫苗裔”建造圣殿(13),这显然已超越所罗巴伯和约书亚领导建造圣殿的现实意义。耶和华指着“那名称为大卫苗裔的”说:“他要在本处长起来,并要建造耶和华的殿”,“并担负尊荣,坐在位上掌王权。又必在位上作祭司,使两职之间筹定和平”(12—13)。这些预言除了指向耶稣基督的拯救,没有其他的意义。四辆马车中两辆走向北方,一辆走向南方,一辆“遍地走来走去”(6—7)。耶和华说:“往北方去的,已在北方安慰我的心”(8)。这预示耶稣的福音由北方传到耶路撒冷,再由耶路撒冷传到地极(使徒行传1:8)。可以说,这是建造第二圣殿的最重要理由。

以上八个异象中的(4)、(5)、(8)指向未来弥赛亚,需要联系《新约》才能理解。圣殿在新约时代的地位和影响是正在建造圣殿的人不能理解的。但八个异象中的明白意思,如天下太平,耶和华的怜悯,大祭司的光荣,“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4:6),所罗巴伯“也必完成这工”(4:9),等等,无疑极大激励圣殿建造者。《撒迦利亚书》和《哈该书》是圣殿开工的精神动力,因此圣经总结说,所罗巴伯和约书亚领导人民“起来动手建造耶路撒冷神的殿,有神的先知在那里帮助他们”(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