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早期人类被造
不赞成“底本说”的解释者指出,第1、2章中造人的两次叙述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故事,而是先对人类(hā)ādhām)特征进行一般描写、后对人类始祖亚当(ādhām)进行特殊刻画的叙事过程;圣经第1、2两章的叙述有着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先描述从混沌到人类的宇宙论,再进入人的历史。[9]这一辨析固然比“底本说”更有逻辑,却不能解释为什么第2章开始说:“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2:1—2)。我们的解释是,第1、2章既不是两个底本,也不是从一般到具体的叙事,而是造人的连续过程。
现代人类学告诉我们,人类包括生活在500万到100万年前南方古猿,250万到200万年前的能人,200万到30万年前的直立人,50万到3.5万年前的智人,以及10万年至今的现代智人。现在人们普遍接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解释,认为这些人种都是黑猩猩进化而来,分歧只在“单一中心起源”还是“多中心起源”,一次起源还是多次起源。现代基因分析技术支持包括现代智人在内的所有人类都起源于非洲的单一中心多次起源论。创世论者以为圣经关于亚当被造的记载意味人类一次被造,拒绝承认现代人类学的事实。人类起源问题于是成为创世论与进化论争论的主战场。
进化论的主要困难,一是没有发现南方古猿与黑猩猩之间的中间环节,因此还不能说南方古猿由黑猩猩进化而来,更不必说其他人类了;二是不能证明现代智人从智人或直立人进化而来;相反,所有考古学证据都证明3.5万年前智人突然灭绝,现代智人迅速繁衍,成为地球上的主人。
坚信人类一次被造的创世论者的主要困难,一是不能解释圣经两次关于造人记载的一致性:为什么分两次记载?两次记载是否有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二是不能应对人类确实曾包括外貌接近猿的人种这一现代人类学事实。
《创世记》1:27—2:24记载上帝多次造人的历史,其实可以解决争论双方的困难。第1章写上帝“照着(bě)自己的形象(tselem)”,“按着”(kě)自己的“样式”(děmûth)造人,乃是“造男造女“(1:26),而不是“各从其类”;上帝赋予人类“治理”(rādhah)大地、“管理”(kābhash)动物的职权(1:28),把“遍地上一切结种子的菜蔬,和一切树上所结有核的果子”,全赐人作食物(1:29)。这些是对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之内的人类共同特征的叙述:这些人种的祖先是一对男女,直立行走,漫游大地,有比动物更高的智力,有捕食能力,但主要靠采摘果实为生。“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1:31),于是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āśāh)”(2:2),“歇了他一切创造(bārā()的工((āśāh),就安息了”(2:3)。
注意2:4的断句:“这些是天地被造时的来历(2:4a)。在耶和华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2:4b):野地还没有草木,……(2:5)”这段话中有两个“天地”:天地被造(bārā()”的“来历”指天地万物的起源;“耶和华神造((ǎśāh)天地的日子”应是上帝造的人类生存环境。[10]上帝在第六阶段造的人类面临灭绝,他所造的一切要变得不好。事实上,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等人种在冰河期的严酷环境中一个接着一个灭绝,智人也到灭绝的边缘。可以说,亚当是上帝创造的第一个现代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