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法医毒物分析著作

5.2 法医毒物分析著作

《化学毒理学教程及毒物检查指南》,嘎达玛(Gadamer)著(1924,第2 版)。

《法化学——毒物化学分析及职业性毒物的测定》是由前苏联法化学奠基人斯切潘诺夫[2]所著,1929年第1 版(俄文)。1939年第2 版,并经前苏联人民保健委员部审定作为前苏联高等药学院教学用书。1947年出了第3 版。1951年,国家医学书籍出版社委托什瓦依科娃( М.Д.Щвaйковой)教授修订,增补了前苏联法化学发展简史的概述、物证概念以及重金属的法化学分析内容,出版了第4 版。该版由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出版,取名《法化学》。1958年,南京药学院外语教研组胡廷熹重新译出,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58年出版。

《毒剧药检查》,奥登里奇特(W.Autenricht)著(1945)。

《法化学——药学系教科主任》(Forensic Chemistry:A Textbook for Pharmaceutic Students),М.D.Shvaikova 教授编著,Мoscow:Мedgiz,1951年第1 版,1969年第2 版(俄文)。

《新编裁判化学》(Forensic Chemistry,a New Edition),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丹波敬三(K.Tanba)编著,东京南江堂出版,1929年第6 版,1989年第1版。

《裁判化学》(Forensic Chemistry),日本九州大学名誉教授吉村英敏(H.Yoshimura)编著,东京南江堂出版,1983年第1 版,1991年第2 版。

《最新裁判化学》(The Current Forensic Chemistry),日本京都药科大学名誉教授藤川福二郎(F.Fujikawa)编辑,东京南江堂出版,1971年第1 版,1984年第4 版。

《法医毒物分析》,江焘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出版。

图15 斯切潘诺夫和《法化学》(中文版封面,胡廷熹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

《法医化学》,本书由牛顿博士[3]著,该书介绍了法医化学领域新的研究进展以及在犯罪调查中的贡献,探讨了众多仪器、现场设备、化学物质和其他物证检查方法,以及法医程序的技术发展水平。内容包含纵火和爆炸调查、法医血清学、血痕、法医科学起源、DNA、粉末和化学品测试、指纹识别以及毒理学和毒品测试。该书由杨延涛译为中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法医毒物分析》,贺浪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法医毒物分析》,廖林川[4]主编,为中国法医学专业第四轮修订教材之一。

《法庭毒品分析手册》,是由美国纽黑文大学史密斯(Frederick P.Smith)教授编著,张绍雨、黄增萍、黄李彦译为中文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书中汇集了法庭毒品分析的最新成果。重点介绍当今广泛滥用的阿片类、大麻、可卡因以及新型毒品苯丙胺类和氯胺酮等毒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介绍分析方法的同时,提出了当前毒品检验鉴定中出现的新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图16 大卫·E.牛顿著《法医化学》(中译本,封面)

图17 廖林川主编《法医毒物分析》(封面)

图18 《法庭毒品分析手册》(中译本,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