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铅中毒的研究

儿童铅中毒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国毒理学工作者开始关注环境低浓度铅对儿童生长发育,特别是智力发育的影响。在流行病学研究、铅经胎盘转运的动力学研究、电生理研究和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等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已知海马体是学习记忆的关键部位,长时程增长效应(LTP)、N-甲基-D-天冬氨酸(NМDA)受体及其通道、多巴胺、胆碱、兴奋性氨基酸等在学习记忆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邢伟等[8]发现,染毒大鼠脑海马LTP 下降,而细胞质和细胞膜的蛋白激酶C(PKC)活性均明显升高,说明PKC 对维持LTP 至关重要。铅中毒引起的PKC 增高是对LTP 受抑制的调节还是引起LTP 下降的毒性反应,尚待阐明。阮迪云等[9]研究证明,经母乳摄入铅的幼鼠,其海马突触可塑性的两个方面——LTP(增强)和LTD(减弱)均受到损伤。戴晓晴等[10]应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观察了铅对钠离子、钾离子通道的作用,结果显示铅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钠离子电流和钾离子电流,提示铅的神经毒性可能与其对钠离子、钾离子通道的影响有关。但如何应用基础研究结果,指导儿童铅中毒的防治,仍是我们毒理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