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生殖毒理学史上的灾难性事件

3.1 生殖毒理学史上的灾难性事件

20世纪的科技革新造就了工业复兴,科技进步延长了人类的期望寿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化学品(据报道常用化学物有5 万~6万种),每年有600 多种新的化学物投入市场。1985年,美国医学会(American Мedical Association,AМA)主管工作场所职业性生殖危害咨询组的科学事务理事会提出了100 多种具有潜在生殖危害的化学物( AМA Council on Scientific Affairs,1985)。

1977年美国报道了36 名男工因职业性接触1,2-二溴-3-氯丙烷引起少精、无精以及生殖细胞发育不全,从而导致不育。

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受到原子弹核辐射的胎儿出生后患小头畸形和智力低下,婴儿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5%。

1950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发现,怀孕期间服用黄体酮的女性生产的婴儿,先后有600 多名女婴出现生殖器男性化畸形。过量的视黄酸可引起胚胎面部、四肢、心脏、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的畸形。抗惊厥药丙戊酸,妊娠期服用可引起脊柱裂畸形儿等。

1953年日本水俣市,由于海水受到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甲基汞富集到鱼、贝体内。人因食入该鱼、贝而发生了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的“水俣病”。两年后,1955年开始出现“先天性水俣病”。“先天性水俣病”是由于母亲在妊娠期食入了含甲基汞的海产品,甲基汞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引起的。经动物实验已获得证实。

1956年用于治疗妊娠反应的反应停(Thalidomide),在1961年后出现近万例短肢畸形儿(海豹畸形)。20世纪60年代前后反应停在欧洲和日本广泛作为安全有效的抗早孕反应药物,结果在1961—1962年,原西德的儿科病房中出现了大量罕见的短肢畸形儿,多数为四肢缺陷、无眼、腭裂、骨骼发育不全、十二指肠和肛门闭锁。同一时期,全球出现了5850 个短肢畸形儿。

1961—1970年,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多次使用超过允许用量13 倍剂量的2,4,5-三氯苯氧基乙酸和2,4-二氯苯氧乙酸脱叶剂,造成2,3,7,8-四氯二苯并二英(除草剂中一种剧毒的杂质,TCDD)的严重污染,导致妇女流产、死胎、畸胎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1966—1969年美国波士顿市妇产医院发现,怀孕期间服用己烯雌酚(DES)可使其子代少女患阴道透明细胞腺癌。其他研究还发现,怀孕期间服用DES,其子代男性可发生生殖器先天畸形。

1968年和1978年在日本,1979年在中国台湾,曾先后发生因多氯联苯(PCBs)污染米糠油而导致的中毒事件,中毒孕妇发生死产、早产和畸胎等。

20世纪70年代初,琼斯(Jones)等描述了胎儿酒精综合征(FAS),包括面部畸形、宫内和产后生长迟缓、精神运动和智力发育障碍以及其他大的或小的出生缺陷,对乙醇的发育毒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孕期吸烟可能引起自然流产、围产期死亡、婴儿猝死综合征危险性增加、学习和行为以及注意力障碍、低出生体重等。可卡因暴露可引起多种不良发育效应,如胎盘早期剥离、早产和流产、小脑畸形、异常前脑发育、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异常睡眠神经综合征和震颤等。泌尿生殖道先天畸形也有报道。

此外,铅、十氯酮和甲苯汞等均显示出对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并可能引起生殖细胞的遗传损伤。保加利亚电池厂、美国密苏里州铅矿以及瑞典从事有机溶剂(甲苯、苯和二甲苯)行业的工人发生精子数下降、精子形态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不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