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植物种子毒物学

3.2 植物种子毒物学

“植物种子毒物学”是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先纬教授于1986年出版的专著《种子毒物学》一书中提出的[1]

黄先纬教授认为,植物种子中除了污染有外源性的农药和真菌毒素外,还存在有内源性的有毒性物质,这些物质通过种性遗传和环境适应世世代代遗传下去。一般以种子用作食品或饲料时,由于经过加工处理和摄入量少,不易发生致毒情况。若处理不当或服食过量,则会造成人和畜禽的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据报道,印度和阿尔及利亚的饥民,曾因采食草香莞豆和山黧豆发生多起大规模的中毒事故;中国陕西省西安市1978年发生吃四季豆中毒的病例;中国南部省市儿童在春季常因嚼食蚕豆而发生“胡豆黄”病;以玉米为主食地区的居民常患癞皮病;长期从事面包加工和粮仓工作的人员常患皮疹和气喘等职业病;法国调查每年有20 万~25 万人发生心血管病,其中有4 万~5 万人发生的心肌病和大鼠喂食高芥酸油引起的心肌病相似;荷兰人100年前在牛奶中加茶叶作饮料,食管癌发病率高,后改加咖啡则发病减少。至于饲养动物,因喂饲含毒饲料而发生的中毒事故更属常见。这些都是由于植物种子中的有毒物质所造成的。

大部分植物的有毒成分几乎都可以在植物的种子(籽实)中找到,各国科学家的研究资料很多,有些有毒成分的研究进展也比较快,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