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遗传毒理学的发展

中国遗传毒理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遗传毒理学的研究工作,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研究中,且列入新药研究、环保监测、农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研制等一切涉及人类健康或安全性评价的规定检测项目。30 多年来中国遗传毒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1983年为启动阶段。这一时期主要是从国外引进了一系列经典的遗传毒性[40]检测方法,逐步建立了遗传毒性检测实验室;筛检了一些中国人群中所接触的环境化学物的遗传毒性;培训了一批专业人员;开展了国际遗传毒理学的学术交流和人才交流,邀请国外著名专家到中国进行指导。后文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为1988年成立!

第二阶段:自1983年到1993年为学科全面发展阶段。这一时期,遗传毒性的检测方法逐步走向标准化、规范化,遗传毒性机制的研究成为科研的一个重点方向,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将遗传毒性试验列入新药、农药、工业化学品、食品、化妆品及消毒剂的安全性评价准则或测试规范,标志着遗传毒理学的研究与应用范围得到拓展。

第三阶段:自1993年至今,遗传毒理学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分子时代”。其标志是,分子生物学被引入遗传毒理学研究领域,建立了分子致突变测试系统;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突变的分子分析;开展了基因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并在非定标性突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