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险度评估的应用
劳动者由于长时间暴露于工作场所的环境中,能体会出由健康向疾病的发展过程。工作环境中的接触会造成生物化学和人体功能性的改变,从无体征和症状,到亚临床改变直至出现明显的临床中毒表现。在职业危险度评估中,对职业接触的评定非常重要,一般是职业接触水平的定量或定性评价,需要对接触的强度、频度和时间进行描述,并且通过化学物吸收率、进入机体的途径以及化学物实际接触剂量和内暴露进行评价。在此职业接触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机体改变,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以此来判定健康损害的危险程度。在评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个体易感性差异的影响。
未来可用于职业性危险性评估的数据来源有以下五种。
第一,体外试验。全球每年有上千种新的化合物作为商品进入环境。在现有的化合物中,还有相当数量没有进行必要的毒理学评价。在此种情况下,需要通过体外试验,对毒物进行筛检和中毒机制研究,特别是对定量结构-活性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提示未知化学物的潜在毒性。
第二,动物毒理学研究。动物毒理学研究主要用于化学物有害效应的鉴定、中毒机制的探索、剂量-效应的确定以及方法标准的制定等。
第三,人体观察。人体观察是最直接有效的获得毒性数据的方法,不仅可以验证在动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发现,还可用于判断在动物中的生物转化途径能否与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一致。人体观察还可以很好地帮助研究人员探索发现生物标志物。
第四,病例报告。当新化学物或毒物的新组合在工作场所中使用时,可能会出现病例或病例的暴发。通过职业健康监护系统收集汇总这些病例,可及时发现某化学物对人体造成的损害。研究人员利用这些病例报告,可评估作业工人的职业危害。这些病例报告和危害评估报告对危害的鉴定具有重要价值。
第五,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从“描述”和“分析”两方面来体现它的归纳性,有助于推测和证明职业接触、个体因素和疾病之间的联系。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横断面调查、队列调查、前瞻性队列调查、回顾性队列调查。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收集职业性接触与人体疾病之间联系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