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和联合毒性研究

生物标志物和联合毒性研究

生物标志物是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分为反映机体暴露水平的接触标志物、反映毒性作用的效应标志物和反映个体遗传敏感性的易感标志物三大类。一个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应具备化学特异性、能够微量鉴定、试验费用低廉、检验快速、与样品中污染物有量的相关性等特点。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可准确判断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实际水平,有利于早期发现特异性损害并进行防治,对于阐明毒性机制、建立剂量-反应关系、进行毒理学资料的物种间外推具有重要意义,是阐明毒物接触与健康损害之间关系的有力手段。

目前各国在食品风险评估中,主要依据动物试验毒性研究结果来外推到人,利用敏感生物标志物开展食品污染物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获得人群剂量-反应关系,将大大降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由于大量的化学物进入人类生存环境而污染食品,人们通过食品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化学物所带来的潜在危险性与日俱增。这就使得作用机制相同或靶点相同的化学污染物在无作用水平以下有可能通过相互作用对机体产生联合毒性作用。联合作用可分为非交互作用和交互作用两大类,其中非交互作用可分为相加作用和独立作用,交互作用可分为协同作用、加强作用和拮抗作用。因此,在食品化学性污染物的危害效应评估中,发展化学物联合效应评估技术是各国食品危险性评估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