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简史

发展简史

饲料及饲料工业的发展催生了饲料毒理学的诞生

饲料是提供饲养动物所需营养素,促进动物生长、生产和健康,且在合理使用下安全、有效的可饲物质。事实上,能够用于饲料的物质十分广泛,除了常见的谷物、牧草、农产品加工副产物之外,还包括矿物质、化工产品、发酵产品、医药产品等众多原料。

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国家,中国养殖业一直处于副业地位且大都为自给自足状态,产品的商品率极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当出现一些饲养专业户、小饲养场和家庭农牧场之时,对商品饲料才有了一定的需求。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催生了饲料工业的大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农村规模养殖业兴起之时,出现简单的饲料加工。之后,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饲料工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新兴行业。据统计,2009年中国饲料生产企业1.2 万家,饲料产品产量1.48 亿吨,饲料工业总产值达4713 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位,已经形成了包括饲料加工、饲料添加剂生产、饲料原料开发、饲料机械制造以及饲料科研、教育、质量监测、销售等环节的完整的饲料工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饲料工业的迅速崛起,进一步推动了畜牧业区域化、集约化、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饲料毒理学的研究工作也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逐步展开,从而催生了饲料毒理学的诞生。

饲料安全问题推动了饲料毒理学的发展

饲料作为动物性食品的源头,饲料安全等同于食品安全,直接关系民众身体健康。在漫长的动物饲养生产实践活动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一些有毒植物会对动物造成一定的毒害作用,由此对饲料毒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随着近代和现代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在西方国家的迅速兴起,饲料中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如毒素、病原微生物等逐渐被人们所认识,饲料卫生的概念应运而生。与此同时,逐渐开展了针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致毒机制等的研究,探讨该类物质对于动物机体的影响,由此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饲料毒理学研究的认识。

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世界上由于饲料安全问题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特别是英国“疯牛病”事件、比利时“二英”污染事件、中国“苏丹红”“瘦肉精”“三聚氰胺”中毒事件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容易造成社会恐慌,给相关行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这些突发性重大中毒事件给政府监管和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从此,饲料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继人口、资源和环境后的第四大全球性问题。

科学家对饲料安全的认识已经突破了只关注饲料对动物本身的影响,逐渐将目光转移到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动物对人的健康和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这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饲料毒理学研究,并使饲料毒理学成为饲料安全评价的重要技术基础;而且饲料毒理学也不断与分析化学、动物营养、兽医学、食品科学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伴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和饲料安全的日益关注而得到了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