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寂静的春天》对环境毒理学的启蒙
蕾切尔·卡逊用了五六年的时间,参考了数千篇科研文献和研究报告,完成《寂静的春天》一书,由美国霍顿·米夫林出版社于1962年出版,仅文献来源就多达54 页。该书是人类首次提出和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在1960年以前的文献、报纸或书刊,几乎找不到“环境保护”这个词,美国的公共政策中还没有“环境”这一项,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第一次向人类的基本意识和社会传统挑战。因此,它不仅受到与之利害攸关的生产与经济部门的猛烈抨击,而且也强烈地震撼了社会广大民众。
该书对20世纪40 至50年代使用的杀虫剂,尤其是以滴滴涕为代表的氯化烃类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和野生生物危害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总结,可以说是这方面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者。
该书以充分的科学论据证明,由杀虫剂所引发的环境污染正在美国各地发生,破坏了浮游生物—鱼类—鸟类/人类、植物叶片—蚯蚓—鸟类—人等多种食物链。她指出围绕我们的环境已经被大量致癌物所污染,使人患上慢性白细胞增多症和各种癌症。难能可贵的是,她指出低浓度的环境污染物虽然未见引起急性中毒症状,但是它们可以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在体内积累到中毒水平而对健康造成危害,或者它们可以通过对线粒体、染色体这些细胞成分的损伤而直接或间接引起健康危害甚至引起肿瘤。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和论述了“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及“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等概念。
图40 卡逊及其著作《寂静的春天》(右图为The Book-of-the-Мonth Club 版本,旁边是书背面上美国最高法院法官道格拉斯〔William O.Douglas〕签注的有关本书的文件,该版第一次印数为15 万册)
环境毒理学是毒理学学科的分支,也是环境科学的分支。环境污染的存在是环境毒理学学科产生的先决条件。科学家只有认识到人造化学物对大自然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同时也认识到这些环境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才有可能提出“环境毒理学”这一专业术语,才可能有环境毒理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及“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等概念的确立,就意味着以“环境污染物”为研究对象、以“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为研究内容的科学——环境毒理学开始诞生。因此,卡逊和她生活的时代在毒理学科学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卡逊的最大贡献是:对环境毒理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的启蒙。
卡逊的《寂静的春天》标志着环境毒理学学科启蒙期的结束和环境毒理学学科诞生阶段的开始。所以,很多科学家认为卡逊是“环境毒理学之母”,20世纪医学领域许多有权威的目击证人一致认为,环境毒理学是《寂静的春天》的一个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