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毒理学报》

《生态毒理学报》

2006年,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生态毒理学报》创刊,标志着中国生态毒理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为该领域的成果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而且也对中国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应用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图67 生态毒理学主要专业期刊(1.《生态毒理学和环境安全》杂志;2.《生态毒理学》杂志;3.《生态毒理学报》)

【注释】

[1]戈登·巴特勒(Gordon Butler,1913—),加拿大科学家,加拿大渥太华国家研究委员会生物科学分委员会主任。

[2]斯文·埃里克·乔根森(Sven Erik Jorgensen,1934—),丹麦生态学家、化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名誉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和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部主任。创办“Ecological Мodelling”杂志并任主编。曾任国际生态模型协会、国际科学委员会湖泊环境委员会主席,荣获斯德哥尔摩水奖。

[3]格伦·苏特(Glenn W.Suter Ⅱ),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辛辛那提国家环境评估中心的科学顾问,曾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环境科学部担任高级研究员。有30年的专业从业经验,并有25年的生态风险评价从业经验。国际环境毒理与环境化学学会(SETAC)的综述编辑,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员,获SETAC 全球创始人奖(SETAC 职业成就最高奖)及USEPA 科学与技术成就一等奖。参编《人类和生态风险评价》。

[4]大卫·霍夫曼(David J.Hoffman),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Patuxent 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环境生理学家,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系兼职教授。在过去20年来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的形态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包括研究在实验室和自然生态系统中鸟类发育毒性的生物指示物等。

[5]迈克尔·纽曼(Michael C.Newman),威廉玛丽学院弗吉尼亚海洋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院院长,教授,曾任佐治亚大学的萨瓦那河流生态实验室高级研究员及“生态毒理、修复及风险评价研究组”组长。著有《生态毒理学原理》(Fundamentals of Ecotoxicology)和《水生生态毒理学的数量方法》(Quantitative Methods in Aquatic Ecotoxicology)等教科书。现任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杂志主编和Ecotoxicology 杂志副主编。2003年,获美国环境毒理和化学学会(SETAC)奠基者奖(Founder's Award)。

[6]周启星(1963—),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污染生态学和生态毒理学科研和教学工作。

[7]弗兰克·莫里亚蒂(Frank Moriarty),英国亨廷顿僧侣木材试验站(Monks Wood Experimental Station)自然环境研究理事会成员。从事生态毒理学研究30 余年,研究污染物生态效应20 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