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化学物雌激素样活性的发现(1900—1961)

外源化学物雌激素样活性的发现(1900—1961)

1929年,人工合成的多氯联苯(PCBs)开始使用。

20世纪30年代,发现人工合成的羟基联苯化合物有雌激素样活性。

1938年,滴滴涕开始制造;同年,首次合成防止流产的药物己烯雌酚(DES)。

1950年,发现滴滴涕具有雌激素样活性,滴滴涕对哺乳类动物和鸟类有内分泌干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