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航空毒理学
航空毒理学的定义有几种表述。其一,航空毒理学(Aerospace Toxicology),是研究飞行活动以及维护或修理飞机的劳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毒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其二,航空毒理学是研究应用于航空的各种化学物质和飞行条件下产生的某些有害物质对机体影响的科学。其三,航空毒理学(Aviation Toxicology),是研究航空活动过程中可能接触的有毒物质对人员的危害作用、作用机制、污染规律和防护措施的应用基础学科。
航空毒理学研究已知的各种燃料、添加剂、技术液体等的毒性;研究飞行条件下座舱空气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热分解产物的毒性,进行座舱卫生学调查,寻找座舱污染的来源,探讨与飞机材料和结构的关系,以提供改进意见,确保飞行安全。因此,航空毒理学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毒理学是20世纪30—50年代在工业毒理学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期间已开展了关于酒精、一氧化碳、汽油蒸气和液压液等的毒理学研究。1949年,美国航空医学会专门设立了航空毒理学委员会,负责收集和出版有关航空毒理学的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航空燃料及添加剂、润滑油、液压油和胶联剂的毒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中国航空毒理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首先从飞机座舱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调查入手;20世纪60年代侧重于航空油料、添加剂、润滑油、液压油、退漆剂、浸渍剂、交联剂等技术液体的毒性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对座舱软盖固定胶、化学驱鲨剂[6]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毒性研究。特别是在密闭环境污染源的研究、非金属材料毒理卫生学评价、各种舱室有害气体容许浓度的制定和检测方法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7]。
未来航空毒理学的研究主要是飞机座舱空气中有害气体的调查,包括从通风增压系统进入的燃料蒸气和各种涂料、塑料制品等的热分解产物;航空燃料及其添加剂的毒性研究;航空技术液体的毒性研究,主要是浸渍剂[8]毒性研究;座舱隔热层交联剂[9]的毒性研究;化学驱鲨剂的毒性研究;座舱软盖固定胶[10]的毒性研究,以及再生座舱[11]的毒理学和卫生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