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心血管系统毒理学

2.4 心血管系统毒理学

心血管系统毒理学(Cardiovascular Toxicology),研究化学毒物、生物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心血管系统的中毒性损害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指物质或生物毒素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后者指毒物或毒素先作用于其他器官系统,然后间接作用于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作用的化学物质有锑、砷、钡、汞、一氯甲烷、溴甲烷、三氟甲烷及八氟异丁烯等。

心脏毒物主要是正常使用和滥用的药物、天然产生的物质(激素、细胞因子和动植物毒素)和工业化学物及其他制剂。20世纪60年代初首次报道了长期饮酒可以引起心肌病,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可引起与饮酒相关的心脏损伤。蛇、蜘蛛、蝎子和海洋生物的毒液中的动物毒素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的影响。许多植物如毛地黄、欧洲夹竹桃、乌头等含有的有毒成分也对心血管系统有损害作用。给予早产的新生儿氧气可以造成不可逆的血管收缩和视网膜血管系统的消失,导致永久的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