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著作

学科著作

《毒物分析化学》,黄鸣驹[27]编著,1931年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再版),是中国第一部毒物分析专著。

《法医毒物分析》,胡炳蔚[28]编写,于1965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刑事毒物分析》,人民警察干部学校编,于1979年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法医毒物分析》,廖林川[29]主编,于2006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图142 联邦国家毒理学与风险分析委员会的公益标识

图143 《刑事毒物分析》(封面)

《法医毒物分析》,贺浪冲主编,于200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药物与毒物分析技术》,罗国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该书包括现代药物分析和毒物分析两方面内容。在现代药物与毒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中,从分析仪器的角度,做了较全面深入的论述,并注重仪器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药物、毒物分析中的应用,分析仪器和技术包括常见的光谱(如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等)、色谱(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和多维色谱)、质谱、核磁、电化学和芯片技术及其联用技术。对于毒物分析,则主要根据毒物分析的特点介绍了毒物分析的方法,还以应用实例为主对毒物在毛发中、体内分析及其代谢物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还对生物碱类、农药类等的分析和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

《法医毒物分析实验指导》,廖林川主编,于200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法医毒物分析》(第4 版),廖林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该书是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在前三版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为法医学专业的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全书共13 章。第1 章介绍法医毒物分析的任务、工作内容和发展简史;第2 章介绍检材及检材处理;第3 章介绍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结果意义及可靠性验证;第4章详细介绍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第5—12章,分别就各类毒物的来源、种类、用途、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毒性、特殊中毒表现、体内代谢过程等内容进行介绍,并阐述处理检材、检验方法以及结果判断;第13 章介绍法医毒物分析中常用文字资料、电子网络数据等信息资源以及关于法医毒物分析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和中英文索引及《麻醉药品品种目录》《精神药品品种目录》和《毒性中药品种与西药毒药品种》。

图144 《药物与毒物分析技术》(封面)

图145 《法医毒物分析》(第4 版)(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