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根素的研究

萱草根素的研究

1976—1978年,邹康南[15]等对甘肃省南部地区发生的“羊瞎眼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证明,“羊瞎眼病”是羊在放牧过程中采食当地萱草属北萱草(H.Esculenta)根中毒所致,并从北萱草根中提取分离了有毒成分——萱草根素(Hemerocallin)。由此把萱草根中毒的病因研究推向新的阶段[16]

1988年,王建华等进一步研究了羊萱草根素中毒的临床病理学,确定中毒的特征为脑脊髓白质软化和视神经损害,临床表现为瘫痪和瞳孔散大、失明。

图110 羊萱草根中毒(1.萱草全株;2.瞳孔散大,失明;3.视网膜血管极度怒胀,末梢广泛性出血,使正常的绿色逐渐变为黄红色,眼底出现红色斑块,王建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