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著
《昆虫毒理学的词汇表》(A Glossary of Insect Toxicology),劳伦斯(L.Lewallen Lawrence)著,爱德华兄弟出版社(Edwards Bros.,1962)出版。该书收集了常见的有关昆虫毒理学的字词,如动作电位、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剂、节肢动物、生物系统、系数、浓度、曲线、脱氯化氢、酯酶、制定杀虫剂、组化合物、激素分泌、水解、抑制、无机杀虫剂、昆虫毒理学、杀虫剂、杀虫剂代谢物、联合行动、微米直径、耐药菌株、基板、试虫、测试生物、毒物、毒性、毒理学等相关方面的术语近百个。
《昆虫毒理学的新进展》,张宗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该书共七章,分述除虫菊酯的生物化学及毒理机制,灭幼脲及其作用机制,昆虫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的作用机制与生物化学,昆虫不育性药剂,信息激素的化学及作用机制,昆虫毒理学的几个生理生化问题,杀虫药剂在环境中的降解、转移、生物浓缩现象以及对人畜和生物的影响。
图156 张宗炳及其主编的《昆虫毒理学的新进展》
作者张宗炳(1914—1988),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昆虫毒理学家、教育家。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中国昆虫毒理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在昆虫抗药性机制和治理的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果,完成中国第一部昆虫毒理学专著。他首先发现昆虫体内产生神经毒素——酪胺,首先提出黏虫迁飞假说,为中国昆虫科研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图157 龚坤元
《化学农药的相互作用·杀虫药剂与昆虫毒理进展》,龚坤元[60]编著(科学出版社,1983)。
《杀菌剂毒理学》,林孔勋[61]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2)。
《昆虫毒理学原理》(英文版),赵善欢主编(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996年,该书由吴恭谦等翻译,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章,分别是绪论、昆虫毒理学基本原理、杀虫剂在昆虫体内的传导与分布、杀虫剂的作用原理、为害农作物的昆虫和螨类对杀虫剂的抗药性、杀虫剂残留及环境毒理学、杀虫剂的田间毒理学。
《昆虫毒理学》,赵善欢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该书作为高等院校教材,运用昆虫生理生化方法研究药物对昆虫的中毒机制以及选择性药剂的解毒机制、昆虫的抗药性机制等,为合成新农药和解决抗性问题提供依据。全书共八章,分别讲述了昆虫毒理学的原理、研究目的,创新杀虫剂的途径及方法;杀虫剂对昆虫表皮的穿透及在虫体内的分布;杀虫剂作用机制;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害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抗药性的遗传、抗药性的监测以及对害虫抗药性的治理;昆虫信息素及其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杀虫剂的环境毒力。特别是杀虫剂在环境的分散、转移及残留变化以及对人的影响和环境保护有关问题,杀虫剂田间毒力。讲述田间毒理的概念,影响杀虫剂在田间药效的因素,昆虫营养与杀虫剂药效的关系,害虫在田间种群的构成及害虫天敌与使用杀虫剂的关系,在田间条件下害虫抗性种群的产生。最后介绍田间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作者赵善欢(1914—1999),中国昆虫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副院长,华南农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副院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及名誉主席,深圳农业科研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提出“杀虫剂田间毒理”的概念,丰富了昆虫毒理学理论,对田间防治害虫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著作还有《植物化学保护》(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6)和《昆虫学研究论文集》(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汇集了他60年来科研成果的精华,受到昆虫学界的重视。
《昆虫毒理学手册》(修正重印版)(A Textbook of Insect Toxicology),印度萨克斯爱纳(R.C.Saxena)和斯里瓦西塔娃(R.P.Srivastava)编著[62],由Himanshu Publications 于2000年出版。
图158 赵善欢及其主编的《昆虫毒理学》和《昆虫毒理学原理》(中译本)
图159 《昆虫毒理学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