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环境毒理学诞生前期的科研形势

2.1 环境毒理学诞生前期的科研形势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多数科学家认识到环境污染物不但是对局部的个别生物的危害,而且是对世界范围的生物和人类的危害。这一认识上的巨大转变,使毒理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关注职业环境和局部环境转入关注大自然环境,导致了环境毒理学学科和生态毒理学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在1962年至1968年,科学家们以充分的资料证明,氯代烃类杀虫剂和甲基汞不仅可以在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而且也可以在陆地生态系统富集和放大,导致对高等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在1962年至1968年间,环境污染危害人群健康的灾难事件继续频发,日本水俣湾氮肥公司排放含汞废水引发水俣病事件震惊全世界。同时,在日本富士山县神通川由于土壤镉污染引发的痛痛病灾难也接踵而至。也在这一时期,日本暴发了由于二氧化硫空气污染而引发的四日市哮喘病灾难事件。1962年,伦敦再次发生烟雾事件,750 人因此而死亡。这些灾难事件引起世人瞩目,科学家对环境污染损害健康的问题空前关注,越来越多的生物学家、医学家及毒理学家加入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队伍中。这些研究促进了环境污染与毒理学研究的有效联系,从此环境毒理学学科应运而生。

在1962年出版的卡逊的名著《寂静的春天》的启蒙下,《残留物评论:杀虫剂和其他外来化学物在食物和饮料中的残留》(Residue Reviews:Residues of Pesticide and Other Foreign Chemicals in Foods and Feeds)不定期学术刊物在纽约创刊,主要发布有关农药和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在食物和饲料中残留的研究论文。1966年,《环境污染与毒理学通报》(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也在纽约创刊,该期刊发表有关空气、水、土壤和食品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物对人或其他生物毒理学效应方面的论文。但是,这些刊物均未及时提出“环境毒理学”这一专业术语,也未阐明其科学含义。“环境毒理学”的姗姗来迟,以至于21世纪的科学家非常惊奇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科学家为什么迟迟不把“环境”的标签贴在疾病或毒理学上,而只是将“职业”的标签贴在疾病或毒理学上。

图41 《环境污染与毒理学通报》(1966年在美国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