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法医毒理学期刊
《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 或Legal Toxicology)杂志为有毒物质、滥用药物、兴奋剂、化学战剂,以及它们的代谢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一个国际法医毒理学论坛。其中包括原创文章、评论、小评论、简短通信和病例报告。
该杂志由法医毒理学日本协会(JAFT)出版,发行人:施普林格(Springer)。
图19 《法医毒理学》(日本出版)
【注释】
[1]徐英含(1926—),中国法医学家。1926年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1952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1953年在中国法医高级师资训练班结业后,回到浙江医学院工作。先后任浙江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教授、主任。兼任国家教委法医学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法医顾问、司法部司法鉴定技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第七届民盟浙江省副主委和常务副主委,中国法医学理事。编著《法医毒物学》《法医病理解剖学》《实用法医病理学》和《法医疑案》。
[2]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契·斯切潘诺夫(A.В.Степанов,1872—1946),前苏联功勋科学家、生物科学博士、有机化学家、法化学奠基人。190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通过研究碘化钾在生物体内的分解问题,获得药学硕士学位。历任莫斯科大学实验员、助教(1915)、讲师(1919)。1922年起,组织并领导有机化学教研室直至1946年。1920年,在莫斯科第二大学化学药学系创立第一个法化学教研室,领导该室工作至1930年,同时兼任法医学实验室的顾问工作。1932年起,主持国立法医学科学研究所法化学部的工作。1936—1941年,他是莫斯科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并在1942 至1946年主持该院的法化学教研室。1946年3月30日逝世。
[3]大卫·E.牛顿(David E.Netwon),博士,从事数学和物理学教学13年。在美国塞勒姆州立学院(Salem State University)担任化学和物理学教授长达15年。在旧金山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任兼职副教授10年。他著作颇丰,已出版的达400 多部。这些著作中包括教材、百科全书、教师参考书、研究指南、普及读物,还有其他类型的教育材料。牛顿博士在Facts On File 出版公司出版了《核能量》与《干细胞研究》。
[4]廖林川,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毒物分析教研室教授。1986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系; 1986—1998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法医学系任助教、讲师、教研室副主任; 1994—1997年获理学博士;1998—2004年历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 2001—2002年在香港大学做博士后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毒品及毒物分析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医学会毒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法医学会毒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