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转基因技术在毒理学上的应用
转基因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目的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被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基因功能的目的。1976年,杰尼辛(Jaenisch)利用反转录病毒感染胚胎的方法进行转基因,这是最早的动物转基因方法。1980年,Gordon首次利用基因分别注入爪蟾卵母细胞和小鼠受精卵,在所产生的小鼠的组织细胞内检查到外源基因的整合,并将此小鼠称为转基因鼠。1982年,帕尔米特(Palmiter)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原核中获得了体型明显大于正常小鼠的“超级鼠”,这一成果轰动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