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植物毒理学

3.3 植物毒理学

植物毒理学(Phytotoxicology),是研究有毒植物在生物体(包括植物体和中毒动物体)内主要器官代谢产物的特性,当动物发生有毒植物中毒时,动物受害器官引起的毒性反应的一门学科。

植物毒理学是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学教授、纽约州兽医学院植物毒理学讲师约翰·М.金斯伯里(John М.Kingsbury)于1957年提出来的,他在1975年出版的《毒物学:研究毒物的科学》一书中撰写了“植物毒理学”专论。他认为,目前动物、植物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亚细胞水平,植物毒理学就是研究生物体主要器官代谢产物的特性,当动物植物中毒时引起了一种什么样的毒性反应的学科。例如,某一植物中毒病例,要精确地鉴定被害器官组织中有毒植物的毒成分及其产物,这些产物从发病到死亡或恢复在动物体内是如何转化的,有哪些途径。他指出,按照上述的构想,目前“植物毒理学”这个领域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努力促使这种构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要比研究有毒植物更困难。尽管如此,建立这门学科仍然是必要的。美国国家情报所(1972)和私立的“毒物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表明,由植物引起的人中毒的发病率的数字很不完全,约占中毒事件总数的4%,居第7 位。1970年植物中毒事件4059 起,占当年中毒报告的4.8%,比镇静剂、杀虫剂、激素、酸和碱、防腐剂、擦光剂、油漆引起的中毒要多。美国每年大约有7.5 万人食入有毒植物。家畜和家养宠物比人的中毒更为广泛。美国西部州每年每州(地区)的损失在100 万美元以上。有时不得不一次宰杀1500 头家畜。因此研究植物毒理学对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毒理学是一门边缘科学,研究工作需要植物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知识,需要更多学科和更多专家配合和合作,如医生、兽医师、毒物学家、临床医生、化学家、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药物学家、药剂学家、农学家、园艺学家、遗传学家和畜牧学家。其研究的范围应包括人和动物,研究的内容包括:毒性反应的识别和描述方法;病史的了解、诊断和治疗;病原的可靠鉴定方法(其中涉及植物的科、属、种的鉴定);有毒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季节生态和遗传基因对植物毒素产生的影响及其研究方法;有毒植物特殊作用的描述;家畜中毒,还包括农牧业的损失和预防实践;在人类还要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药物。

根据金斯伯里提出的观点,植物毒理学重视动物体在受到毒草的影响后各器官的毒性反应。目前资料较多的还是临床的、形态学的、组织学的以及普通生物化学的水平。进一步达到分子水平的资料还很少。因此,动物有毒植物中毒研究的前景非常广阔,有志从事这项研究的毒物学工作者一定会取得更新的成果,将为人类的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