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毒理学
2025年08月10日
生殖毒理学
生殖毒理学(Reproductive Toxicology)是生殖医学[2]与毒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重要的交叉学科。在毒理学科学体系中,生殖毒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它是伴随着人们对人类生殖科学原理认知的逐步深入以及近现代工业化和医学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殖毒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对雌雄生命生殖系统及其功能活动毒副现象及其作用机制的科学。它包括对动物的精卵形成、交配、排卵、射精、合子形成、着床、妊娠、分娩和哺乳过程,即从生殖细胞分化到整个细胞发育,从胚胎细胞发育到个体器官形成,从亲体繁殖能力到后代生殖功能,其间涉及亲子代生殖系统器官结构、生理和生化功能、遗传和生殖特征,诸如此类的毒理学研究。
生殖毒理学也是在畸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毒理学分支学科。畸胎学,或出生结构缺陷的研究,作为一个描述性的科学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畸胎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500年。那时人们相信异常的婴儿是上天的惩罚、星象的反映和未来的预兆,或者是人和动物之间杂交的结果。随着16至17世纪生物科学的迅速发展,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于1651年提出了畸形起因于器官或结构的不完全发育的发育障碍学说,来解释除遗传起源以外的所有畸形。现代实验畸胎学开始于19世纪初,许多19 和20世纪的胚胎学家,使用各种不同的物理(震动、倒置、针刺)和化学因素处理鸡蛋,产生了畸形小鸡,重要的是,他们注意到作用时间在决定畸形类型方面比损伤的性质更重要。因此从现存资料看,从这时起生殖毒理学已开始萌芽。
此外,生殖毒理学包括发育毒理学,生殖毒性又包括生殖器官、相关的内分泌系统以及妊娠结局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