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的社会基础和发展动力

学科的社会基础和发展动力

1970年的4月22日,第一个地球日在美国发起,很多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及公众参加游行活动,对环境毒理学学科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971年,在伊拉克民众因误食拌有含汞杀真菌剂的粮食种子,导致4 万人的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米兰塞韦索(Seveso)郊区的化工厂发生化学爆炸,释放的二英引起约30 人直接受伤,导致超过300 名小学生患氯痤疮。多年后,当地居民的畸形儿出生率大大增加。

20世纪,由于环境污染引发的震惊世界的八大公害事件中,其中日本四大公害事件的诉讼震惊世界。1968年,第二水俣病[1]患者胜诉;1972年8月9日痛痛病患者胜诉;1973年3月20日水俣病患者胜诉;同时,日本四日市哮喘受害者也获得胜诉。受害者的惨痛经历激起了公众的反对公害运动,也促进了科学家对环境污染物危害健康的毒理学研究,成为环境毒理学学科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强大动力。